這一年來,從“房住不炒”到“租購并舉”,我們聽得太多了。但我還是在這里再提一下。未來更多的精力必將放在“租”上面。未來的住房模式是一種“升級”,最底層的是“租”,然后才是首套房和改善。而官方未來只負責兜底“租房”,相比以前大量廉租房、經適房,底線已經下降了很多。這是不斷試錯,不斷否定昨天,而做出的務實選擇。
其實這是個必然結果,蓋房子賣給剛需,這種保障模式成本太高,已經走不下去了。這一年來,地王雖然被消滅了,但地價仍然在不斷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接地氣的房價根本不可能出現。也許你會說開發商為什么不能虧本賣房,面粉貴面包就一定會更貴嗎?這個邏輯當然不是必然成立的,但作為普通購房者,不能把你的全部押在這些虧本的項目上。
上面既然打定主意通過“租”來解決剛需住的問題,那么在房價的問題上自然就要寬容得多,指望房價下跌到“劃算”的水平并不現實。對于手里有首付的人來說,自然不甘心租房。所以我的觀點是,能買則買,更何況房貸利率大概是還是會上行的。
二、你不能決定房價,卻能決定自己的收入
當今的房價定價權,不是形形色色的購房者所能決定的,也不是開發商所能決定的。
從政府的角度來說,房價大漲大跌都是不能允許的。現在外部環境那么差,穩定才是首要的,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那些有補漲需求的城市,比如長沙、成都、武漢、南京等城市,“限價”已經越來越嚴厲,據媒體同行介紹,長沙星沙、梅溪湖等片區,新房的預售價相比周邊的二手房價格直接腰斬。這種房子你買還是不買?
在這種情況下,做好自己能做的才最關鍵。做好自己,我認為最關鍵的就是收入。我們不能決定房價,但能夠決定自己的收入。既然首付夠了,上車也無妨。壓力大了,那就努力增加自己的收入,將月供從占比50%降至30%、20%、乃至10%以下。
壓力轉化為動力這種事,說多了也沒用,只有自己經歷了才知道。買房從來不是一件容易事,有人因為資金而妥協,有人因為時間而妥協,還有人因為資格而妥協。首套房能夠一步到位的,畢竟是少數。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