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地王”將消失?
一方面是拖延開工或入市的2016年“地王”項目,另一方面是2017年強調控下土地市場高開低走,熱點城市溢價率回落。業內有聲音稱,隨著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地王”現象或將消失。
2017年10月,高層確認,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緊鑼密鼓制定,會適時出臺。與此相應,今年的土地招拍掛市場新玩法層出不窮,競配建、自持、搖號、熔斷以及新推出的租賃住宅專項用地等手段,都對土地市場形成制約作用。
世聯行副總經理袁鴻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地王”的出現是開發商對未來預期過高所致,但中國房地產市場既受到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也受到政策法規調控的影響。
袁鴻昌認為,相對來說,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受政策影響很大。在宏觀調控下,今年很多地方拍地以底價成交,甚至出現“流拍”的現象。
另一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住房制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在新的形勢下,“地王”是否將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袁鴻昌表示,從目前市場的表現來看,開發商理性了很多,大家對市場新形勢有了新的判斷,新的時代就應該按照新的規則來走。
廣東省專家委員會委員龍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指出,未來1~2年政策的強調控仍將持續,地價不斷上升已缺乏現實基礎,開發商對市場的預期變化了,也不會再盲目舉牌了。如果將來政策放開,還會不會出現“地王”,也很難定論。
袁鴻昌指出,人對住房改善的需求是持續不斷的,核心一二線城市形成的城市資源集聚短期內不會改變,一線城市領先其他城市的格局不會改變。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