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2016年是中國房地產史上誕生“地王”最多的一年。據克而瑞統計顯示,共有340多宗單價或總價“地王”在這一年產生,令媒體與大眾頻頻為之咋舌。
然而,樂極生悲,在房地產行業上行周期中,“地王推漲房價”的邏輯固然成立,在下行周期則存在“等解套”的風險。進入2017年,在限購、限價等政策頻出,租售同權、物業自持等新規出臺的背景下,多城樓市成交價量下滑,諸多“地王”項目也面臨考驗。近期,南京區域地王京奧港項目就曝出因資金問題被迫停工一事。
克而瑞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0月,2016年其研究的50宗“地王”項目中開盤的只占一成多,多數在建未售,少部分還沒開工。
對于“地王”前景,旭輝林中曾在易居沃頓班上直言:“未來二三年市場無起色,2016年的多數地王都將難堪。”
1.“地王”堪憂?
在克而瑞提供的一份50宗典型“地王”名單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目前全國范圍內至少有14宗“地王”未開工,他們主要集中在廣州、深圳、蘇州和廈門等熱點一二線城市。這些城市往往也是2017年政府“控房價”的重點區域,多個區域的“限價”甚至直逼“地王”的樓面價,這意味著當前若入市即虧本。
上述14宗未開工“地王”里,舉例來看,蘇州的姑蘇區干將東路北、倉街東地塊(蘇州2016-WG-46號地塊),成交樓面價達到38960元/平方米,而目前區域的最高限價標準為40000元/平方米;附近的蘇州2016-WG-26號地塊閑置已超1年;2016年上半年成交的廈門2016第021號同安區2016TP02地塊,閑置時間也超過1年。
又比如,合肥葛洲壩中國府項目的拿地樓面價為22103元/平方米,而目前該項目周邊在售樓盤均價僅為22000元/平方米,價格倒掛下,房企的入市積極性顯然不高。
此外,東莞頤和翡翠花園,目前區域限價標準為20000元/平方米,遠低于房企拿地樓面價25264元/平方米,因而項目現也處于“緩開工”狀態,預計2018年5月才會入市。
在上述“地王”名單中,記者還注意到,有近60%的地塊處于已開工但未開售階段,而已入市“地王”項目,銷售狀況也并非一帆風順。據克而瑞數據顯示,杭州首開金茂府于2017年6月28日開盤,當周定金簽約率僅為43%。
排除因“地王”項目基本定位于中高端或豪宅系,客群面向于高凈值人群,在整體樓市調控趨緊的背景下,銷售情況一般之外,整體“地王”項目的開發進展緩慢,更有一些項目選擇延遲入市,這背后又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