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記者了解到,推動租賃市場發展的主要金融要素正在形成。這些要素包括企業端的金融支持、個人端的消費信貸支持、項目層面的資產證券化與退出機制,有望逐步確立貫穿租賃業務“開發-運營-消費-退出”全產業鏈的金融支撐體系。
記者發現,目前金融資本介入住房租賃市場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和房地產租賃企業合作;二是和政府方面合作。
例如,第一種模式中,銀行與房企合作,雙方簽署租賃權轉讓協議,通過銀行平臺出租房源,與此同時,銀行也可為租戶提供包括租房按揭貸款在內的金融產品。
11月3日,建行深圳市分行與包括萬科、華潤、碧桂園等在內的十幾家房地產企業簽署房屋租賃戰略合作協議,宣布正式開發深圳市長租房市場。據建行深圳市分行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與房企簽署了超5000套住房租賃權轉讓協議,房源均為精裝修新房。
同時,在消費端方面,建設銀行可為租戶提供“按居貸”,最高可貸100萬,還款期可長達10年。租房貸款與購房貸款很相似,是銀行直接支付給房企,租戶每月向銀行還款,這可以使房企迅速回籠資金。
另一種模式是銀行與政府合作,聯手建設住房租賃管理平臺,在人房核驗、交易撮合、信用評價、資金監管等租房全流程各個環節提供相應的金融服務和產品。
此外,租賃住房資產證券化也在試水。10月11日,國內首單長租公寓資產“類REITs”誕生:新派公寓權益型房托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深交所正式獲批發行,發行額度為2.7億元,期限5年,其中優先級產品獲AAA評級,利率5.3%。
隨后,保利地產宣布國內首單央企租賃住房REITs——中聯前海開源-保利地產租賃住房一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得上海證券交易所審議通過,總發行規模50億元,期限18年,以保利地產自持租賃項目作為底層物業資產。上海證券交易所總經理黃紅元認為,借助資產證券化為企業提供切實的融資渠道和投資退出路徑,盤活存量房屋增加租賃住房的有效供給,有助于形成有效的、規模化的住房租賃市場。
而京東、支付寶等互聯網企業進入租房領域,有助于重構租房市場用戶體驗,幫助構建良好的租賃生態體系。廈門大學管理學教授戴亦一認為,現階段我國租賃市場存在虛假房源、市場透明度低、吃差價、克扣押金等諸多亂象,信用體系引入租房市場,為房東和租客市場主要參與者帶來諸多益處。
金融風險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