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市經濟實力看,截至2016年,除了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外,另有8個二線城市邁入萬億GDP序列,且在增速和后勁上也普遍高于四大一線城市。如今年上半年,重慶的GDP增量就已經超過北京和上海。
▲重慶
產業和公司的發展情況亦能說明,一批二線城市正在經歷著蝶變。在技術變革的背景下,科技、信息產業打破了傳統產業多由中心城市向其他次中心城市輻射的格局,一些二線城市不僅承接了產業轉移,也成為技術應用和產業發展的發起者。
在杭州,在以電商經濟為代表的新經濟孵化下,支付應用和網購模式從這里“出發”惠及全國;在成都,游戲產業成為新經濟的重要亮點;在貴陽,大數據產業搞得風生水起……成都、蘇州、南京、武漢和西安也是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快速成長型”城市。在大公司方面,以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例,杭州、蘇州已超過廣州,僅次于北深滬。
城市形象的培育方面,近年來不少城市也頻頻亮相:杭州成功舉辦2016年G20峰會,2017年金磚國家峰會在廈門召開。這些都成為相關城市的國際展示窗口,同時也體現出這些城市在對外開放戰略地位上的提升。
當然,現今談二線城市崛起,依然只是一個相對概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仍是不少城市的軟肋,也是繼續發展所必須克服的短板。但從“搶人大戰”的勢頭來看,有理由對二線城市的崛起抱以更多的期待與希冀。在未來,它們不僅將刷新中國城市的整體高度,或許也代表著中國經濟新的活力中心。(原標題:“搶人大戰”背后 是崛起中的“二線城市”)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