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年底,盡管各商業銀行已大幅收緊房貸額度,但“銀根”仍然是政府機構的重點監測內容。日前,住建部會同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部署規范購房融資行為,加強房地產領域反洗錢工作,再次明令禁止將個人消費貸騰挪用于購房。消費貸全面收緊,但實際上,部分銀行仍以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的名義,通過賬戶隔離的方式,發放實際用途為購房的貸款;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亦有部分貸款繞道進入房地產市場。尤其是重壓下的環京樓市,不少項目為了刺激銷售,開始引導購房人通過“借”首付款的方式,繞開監管。
首付加杠桿成為查處重點
在去杠桿的大背景下,通過銀行的各種消費貸款或小額貸款來湊齊首付的行為成了整治的重點。早在2016年,“首付貸”就因爭議而被叫停,今年8月,七部委又明確認定“首付貸”為違法違規金融產品。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會同人民銀行、銀監會三部委,聯合部署規范購房融資行為,要求嚴禁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違規提供購房首付融資,并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首付資金來源審核力度。
不難發現,如此三令五申地對購房融資行為進行規范,首當其沖的就是嚴查“首付貸”。規范提出,嚴禁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違規提供購房首付融資;嚴禁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小額貸款公司違規提供“首付貸”等購房融資產品或服務;嚴禁房地產中介機構、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小額貸款公司違規提供房地產場外配資。
同時,針對以其他貸款名義借錢用于購房的方式,規范也強調,嚴禁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等資金挪用于購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大對首付資金來源和借款人收入證明真實性的審核力度,嚴格對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實行分類管理,嚴禁消費貸、經營性貸款和信用卡透支等資金挪用于購房。
環京樓市是“首付貸”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