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奴變房客 以后租房者也是上帝
和買房者相比,租房者被尊重程度低,也是買房情結深厚的原因之一,就如同電視劇《歡樂頌》里物業對待業主和租戶的差別一樣,現實中也有很多租房者體會過類似的感受。
租房市場成熟的日本,全體平均擁有房產率(持家率)以每戶家庭為單位僅有61.9%而且每年持續下降。40歲左右的家庭從20年前的持家率從44%降到近年的28%。這組數據表現出日本持家率在不斷下降。
很多日本年輕人結婚也并不想買房,因為租房市場足夠完善,能夠提供足夠的安全感、穩定感與被尊重感,在資源的享有上,與買房者也不會有很大差別。
而實現這些,租賃的市場化發展是基礎,中國正在開始實踐。
很多人預期,租賃房源多了,租金價格會下降,同時也可平抑商品房價格。然而,這個邏輯是反的,租賃房源會根據市場需求,自動調節房源的商品化定位,不會出現單一過多同質的產品,與資源的對應,也會增加租賃房源的價值。一線城市映照在商品房價格上的資源價值,將散射到租賃房源上,提升租賃房源的價格。
未來,商品房更加具備“奢侈品”的特性,因為能夠滿足一些圈層需求。商品房綁定的不僅是資源,更是高舒適度、社會認可、安全感、人文環境等更多的東西。
未來房租上漲的大趨勢一定不會變,因為它與人均可支配收入正相關。受居住空間消費升級的影響,機構化租賃崛起的趨勢也不會變,在這個趨勢下,作為服務對象的租客們將會越來越受尊重,所享有的權益也越來越完備。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