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黃金周剛剛結束,多家房地產研究機構發布數據稱,黃金周期間多地樓市“慘淡”收場。上海易居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十一假期全國 25個重點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同比跌幅為44%。未來樓市政策從緊是大概率事件,在市場交易持續低位的情況下,若資金面壓力繼續加大,部分房企或降價,而這個時間節點或為明年上半年。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房地產市場降溫符合預期。從政策層面看,去年“930 新政”出臺后,全國各地政策持續收緊。包括限購、限貸、限售、限價等政策,都抬高了住房交易的成本,使得房屋交易的頻率放緩。尤其是部分大城市,購房的首付比例從過去的3成提高到5成甚至更高,這會加重觀望情緒,進而影響市場交易。
同時,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國慶黃金周前7日,30個熱點城市網簽數量出現大幅下調。其中,北京新建住宅網簽116套,二手房網簽27套,均為2009年以來的歷史最低值,相比2016年新建住宅與二手房網簽數量總和同比下跌65%;上海新建住宅網簽178套,同比2016年同期的784套下跌高達78%;深圳新建住宅網簽445套,同比2016年同期的508套下跌13%。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消費貸收緊帶來的資金價格繼續上升、熱點城市樓市調控繼續擴圍、三四線城市開始發布約束性調控等,都是導致2017年“金九銀十”成交量遠遠低于預期的原因。
2016年“930新政”開啟了新一輪政策加碼周期。在近一年樓市發展過程中,全國各地積極堅持“房住不炒”、“因地制宜”的調控導向。據統計,超過100個城市(縣級以上)發布150余次與房地產調控相關的措施。這有效地促進了樓市量價指標的平穩回歸。
嚴躍進認為,從后續政策的邏輯來看,政策將保持連續性,政策從緊是大概率。尤其是近期房地產金融領域的各類管控加大,如消費貸市場的整頓,這都會使得房屋買賣的杠桿比例降低,進而使交易規模處于低位。(原標題:25城“十一”樓市成交跌4成 專家:部分房企或降價)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