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不適合跟進限售
第三個看法:限售政策,嚴厲打擊二手房流動性,大城市不適合跟進。
看一個政策,不要只看一點,要看到機會成本。限售對短期炒房,當然是立竿見影。但它也有副作用:二手房的流動性會削弱。對新房,因為有期房——入伙——辦證這個前置的流程,所以你買了到辦證,基本上限售期也滿了。但是如果你在石家莊買二手房,幾個月完成過戶了。卻發現等待你的是漫漫的5年限售,那會怎么樣?
沒人再買二手房,如果房價預穩定的情況下,反倒會刺激大家只去買新房。
在一線城市,至少北上深不合適推行這種限售政策。因為中國的城市里,真正可以稱得上二手房活躍的城市,只有這3個,廣州都算不上。在這樣的地方搞限售,能不能帶來房價下跌不好說,但是帶來供應量的下降卻是肯定的。因為限售帶來的房價下降預期和因為供應量下降帶來的房價上漲預期,又會形成預期對沖。如果真要搞,學香港搞辣招算了,對2年內賣房課你高達30-40%的重稅(辣招也沒有降低香港房價)。
從現在看,也的確是主要的一線城市沒有限售,應該有這樣的考慮。總之,你供應量不夠,就老老實實拼命的建房子,花花腸子越多越不管用,除了耽誤正事兒。
房地產的長效機制是“五限令”
房地產的長效機制已經出來了:五限令。不要玩短期了。
我們一直說,長效機制是什么房產稅、租購同權、財稅改革等等,都對。但是,在那之前,要看到:如果房價不能有效的穩定下來,現在的“五限令”就是長效機制,它會一直執行到市場化的長效機制出來。
從2010年中國第一次進入三限令時代,到現在已經7年了。看這個樣子,再搞個三五年也不是個啥問題。你說一個行政管制的政策、之前大家都預期是短期干預政策,搞到10年之久,叫不叫長效機制?
這樣的政策下,漲也起不來,跌也下不去。那短期炒房子能賺什么錢?什么錢都賺不到。所以,玩短期的趁早歇了。你還想玩,就會看到一個景象:哪里的房價漲了,哪里就去限你,限到你買到就虧到,全砸手里。
的確沒有這種政策可以更直觀的控制房價了,但這個政策也有成本,而且很大。訣竅就在,能不能把握好時間窗口。在它的成本不那么大之前,完成市場化長效機制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