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余城“限售”
限售是本輪調控一大特征。
截至發稿,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數據統計,限售城市數量已達到40余城,政策以流動性為切入點,立足于引導居民正確的住房消費行為,與限購、限貸等政策配合使用已經形成新的預期引導機制。
從目前已出臺限售城市來看,部分城市全面限售,而一些城市分口限售。包括廈門、廣州、青島、保定徐水區、東莞、福州(五城區、閩侯縣、長樂市、閩清縣、福清市)、常州、海南全省、承德、濟南、蕪湖、無錫、嘉興、北海、南寧、徐州、泰州、重慶(主城區)等在內的城市規定:新購買住房的,取得不動產權證未滿2年的,不得上市交易,不得辦理轉讓公證手續;包括惠州、南京、成都、鄭州、開封、張家口、長沙、貴陽在內的城市規定:新購買的住房須在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之后才能上市交易(轉讓);石家莊是目前限售政策最為嚴厲的城市。該城市政策指向全市范圍,規定新購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房)的,五年內不得上市交易,購房時間以交易合同網簽備案時間為準。
除了上述城市,截至目前,南通啟東市、揚州、保定白溝新城、保定主城區(蓮池區、競秀區、高新區)、珠海、西安、沈陽、南昌等城市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分口限制。
中國指數研究院監測顯示,從本輪新出臺政策的城市來看,石家莊限售年限較長,且為第一次出臺限售政策,后期對市場預期的影響將較為明顯。南昌、重慶、貴陽此前亦無限售政策,對市場后期的影響也將是一個分水嶺的作用。而長沙則是進一步升級限售年限,目前的年限也處于較嚴的程度。從時間期限來看,有2年限售的,有3年限售的,有5年限售的,有從2年升級到3年的,甚至有特定項目5年、10年限售的;從范圍來看,有針對戶籍性質進行限售規定的,有針對城市內部不同區域進行限售規定的,有針對新建商品房和二手住宅進行規定的。結合前期已出臺政策的城市市場走勢來看,在限售、限購、限貸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立體化需求引導機制能夠更好地保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性。
張大偉認為,限售是2017年本輪收緊政策一個新生事物,從效果看,屬于短效機制,目的是抑制市場的投機需求。限售本質是樓市去杠桿政策,這要求購房者必須要以自用為目的配置資產。否則按照3-5年的交易周期看,已經不太可能吸引高杠桿的高成本資金進入。這種限售明顯打擊了投機和投資需求,使得房地產的投資屬性降低,影響了短期獲利的可能性,對于加杠桿的投資者來說,風險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