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企對資金的持續渴求下,進入下半年,房地產信托仍在展現其“吸金”能力。據用益信托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本月房地產信托發行規模超過30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未來短時間內,房地產信托發行規模還會維持穩中有升的態勢。
持續回暖
7月的表現,整體上延續了上半年房地產信托的回暖。據用益信托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房地產信托共發行230只,募資規模668.43億元;二季度發行383只,募資規模1373.53億元,比一季度翻了超一倍。產品平均收益率也不俗,達到6.9%,在五大投向中僅次于其他投向類6.93%的平均收益率。
來自中國信托業協會的統計數據同樣證明了房地產信托業務的復蘇。最新發布的統計顯示,2017年一季度信托資產投向房地產行業的規模為1.58萬億元,占比為8.43%。與2016年一季度的1.29萬億元相比增長22.48%,與2016年四季度的1.43萬億元相比增長10.49%。
而在此之前,房地產在去庫存背景下部分項目風險暴露,以及彼時銀行流動性增強形成的低成本競爭,曾讓房地產信托一度坐上“冷板凳”,疊加去年四季度開始頻繁祭出的樓市調控政策,去年11月房地產信托甚至出現過“零募集”的情形。
其他融資渠道受限
對于今年房地產信托回暖的原因,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當前房地產融資渠道收緊以后,很多企業需要加快融資。很多信托計劃其實也是配合了其他融資計劃,比如說成立信托計劃并通過投資各類私募地產基金,有助于發起人放大投資規模,此類投資也能夠承諾較高的收益,有助于融資渠道的順暢。
嚴躍進所提到的“其他融資”,主要包括公司債和銀行貸款等。據了解,去年11月以來,再無房地產公司債獲得批準發行;同時銀監會明確提出銀行業要嚴格執行房地產貸款業務規則要求和調控政策,一方面收緊開發貸,另一方面嚴禁理財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
在今年監管層大力整頓金融亂象的時期內,針對房地產信托的監管實際也已在趨嚴。不過業內人士分析稱,相對而言,房地產信托業務的政策仍較為寬松,因此信托成為當前地產公司融資工具中最為重要的渠道之一。
長期將穩中有漲
但值得注意的是,監管部門已重點提及了“明股實債”類業務所面臨的風險上升,有的信托公司也存在“明股實債”信托業務,意在規避監管或公司內部審查標準,由于降低了風控要求,相關項目面臨的信用風險相對較高。
嚴躍進表示,后續從管制的角度看,其實還是有很多新的方向,比如說當前此類地產企業需要看到,類似“明股實債”的管制還有很多,因此各類信托計劃的資金投向也要有所警惕。另外商業銀行政策收緊以后,也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最終會影響信托計劃的落實。
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黃琬娜認為,預計短期內房地產信托募資規模不會縮減,但長期來看,市場是多變的,穩中有漲的可能性更大。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