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行業周期性高點已過,上市房企優勝劣汰進入加速期。中國指數研究院18日發布的“2017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TOP10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大型上市房企市場份額較去年大幅“跳漲”,而中小企業則斷臂求生或黯然離場,僅2016年就有14家中小上市房企轉型或退出,行業洗牌加速。
報告顯示,177家滬深及中國內地在港上市房企中,大型房企在產品、項目、資金、管理等要素的絕對優勢下“強者恒強”,今年一季度,銷售額前10房企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31.4%,較2016年增長12.8個百分點;銷售額前20的房企市場份額達到40.8%,較2016年增長15.5個百分點,行業集中度大幅“跳漲”。
與此同時,中小房企斷臂求生或黯然離場,2016年A股重組及轉型退出的地產股達到14家,其中,9家因連續兩三年經營不善,已面臨退市風險,5家開始縮減或脫離房地產業務,轉型能源、醫藥等領域,行業在不斷加速洗牌。
報告還顯示,2016年,125家滬深上市房企和52家內地在港上市企營業收入均值分別為136.84億、277.2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03%、25.17%,增速均同比大幅提高14個百分點左右。營業收入超過500億元的滬深及內地在港上市房企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30%和28.72%;100億~500億企業同比增長26.45%和24.07%;中小上市房企增速明顯落后。
中國指數研究院企業研究副總監張璇指出,在房地產行業利潤率不斷下行、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上市房企自2014年以來已有約30家轉型或因資產重組退出。2016年,盡管房地產行業銷售金額和面積雙雙創歷史新高,上市房企整體資產、營收均快速提升,但受城市分化、土地成本高企、融資渠道收窄等因素疊加影響,房地產行業分化更加凸顯。大型上市房企強者恒強,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而中小房企則面臨更為嚴峻挑戰。在2017年房地產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企業需求端、資金端雙向受抑的情況下,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已成為必然。
對于未來銷售、資金雙端承壓,張璇分析,2016年土地市場火熱、資金面寬松,在全年拍出的381宗高價地中,拿地較多的18個公司累計高價地已高達104宗;房地產上市公司2016年累計發行了3814億元公司債,尚待市場消化。在未來償債期及融資收緊下,高價地塊后續若不能實現高溢價出售或蟄伏都將帶來較大的風險,部分上市公司應警惕:一類是資金杠桿高、償債壓力大,且高價地集中,另外一類是城市布局單一、高度集中于一些銷售不暢的熱點城市或三四線城市。而未來依托業績增長、收并購、轉型、政策紅利的上市房企將更具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