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房地產行業并購大潮此起彼伏,巨頭們在規模擴張路上越走越遠,作為并購的另一面,被并購對象的艱難處境,總是容易被市場上的花團錦簇所掩蓋。在房地產業調控深化的背景下,被并購對象如何在攻守、收放間開枝散葉,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仍是這些被收購股權/項目的公司的第一要義。
??轉型的陣痛
??房地產開發業早已是大象與大象的游戲,中小地產公司消亡在相關公司公告、研究機構公布的數字更迭間如檣櫓灰飛煙滅。
??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6年全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境內外完成并購案例197起,涉及金額4014億元人民幣。恒大、融創、陽光城等房企并購動作頻頻。2016年內,銷售額300億元以上的房企已完成及正在進行中的并購案例已近百起,占全行業并購數量的七成以上。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第一財經表示,并購存在的前提是涉案雙方的不同經營策略或境遇。“例如,一些房產公司的現金流出現了困難,會急于轉手手下的部分項目或全部公司股權。而另一部分房企認為,直接去招拍掛市場拿地成本過高或者說風險過大,會更傾向于并購。并購還能帶來節稅等效應,符合房企當前現金流管理的模式。”
??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黃立沖告訴第一財經,“通過招拍掛拿地的土地成本并不止于公開的地價,土地獲取有大量的關系成本在里面。”因此,與公開招拍掛市場相比,收購項目或地產公司的競爭程度相對較小,能獲得更高性價比的土地。
??進入與退出相對,兇猛并購的背后是被并購方的凋零。稍幸運的公司在剝離地產業務后,轉型發展,追尋另一種盈利的可能。
??中航地產是剝離房地產業務后轉型發展的典型。2016年7月,中航地產股票停牌,謀劃把包括都航逸科技公司、成都航逸之夜、贛州中航房地產等多個公司100%股權,以及贛州中航置業79.17%股權,南昌中航國際廣場二期項目等資產打包出售給保利地產(600048.SH)。
??2016年12月30日,房地產資產包正式完成資產交割,保利地產以現金20.3億元支付全部交易代價。有賴于此資產出售,中航地產才能在2016年全年報表中扭虧為盈。
??除了出售利潤低的房地產業務外,中航地產同樣加速剝離其他非核心資產,包括轉讓全資子公司深圳市觀瀾格蘭云天大酒店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和深圳市正章干洗有限公司51%股權。
??在房地產業務被收購的同時,公司的主營業務和經營思路也在變化。上市之初,中航地產為多元化經營企業,后按照“以房地產開發為主體,物業管理和酒店經營管理業務為兩翼”的戰略發展。2011 年8 月起,公司剝離酒店經營業務,集中資源發展地產開發業務。2016 年初,公司投資發展航空科技文化業務。如今,中航地產調整為集中資源發展物業資產管理業務。
??此前,房地產業務是公司虧損的源頭,但出售房地產業務資產包后,中航地產的經營數據并未迅速改善。其2017年第一季度報告指出,公司的營業收入為10.1億元,去年同期為11.76億元,同比下跌14.11%。不過幅度有所減少,報告期內凈利潤為-0.76億元,同比2016年的-1.57億元增加51.16%。
??第一財經發現,在2016年度股東大會中,關于公司2016年度關聯交易事項和2017年日常關聯交易預計發生額的兩項議案均未獲通過。此消息在5月9日通過公告的形式釋放,5月10日,中航地產的股價跌停。
??安信證券陳天誠指出,中航地產純物業管理模式未經長期驗證,公司業績短期可能受沖擊。黃立沖則對第一財經表示,“公司業務轉型,陣痛期不可避免。”
??賣地容易買地難
??當下經濟環境下,比房地產日子舒服的行業已然不多,因此,不少轉向項目的中小型地產企業,依然試圖在這個行業中尋找安身之地,但是,在眾多巨頭的夾縫之中,存活的壓力十分巨大。
??廣州一家小型房企的負責人正拿著錢四處找項目。他告訴第一財經,此前因為資金緊張被迫賣項目,現在資金緩過來了,還是想繼續找地產項目。他苦惱的是,現在好項目都被大公司拿了,小公司只能找一些有瑕疵的項目來做。
??黃立沖表示,“房地產風險已上升至國家級的風險。開發風險、拿地風險越來越高,土地儲備獲取成本遠高于持有成本,賺回來的錢很難買到同樣的地塊。”
??曾成為融創收購對象的萊蒙國際陷入了相似的困境。2016年5月,萊蒙國際宣布,以43.94億元出售位于上海、南京、深圳等地的7個項目公司的所有股權予融創(后調整為6個,交易金額調整為39億元)。
??但是,項目的出讓,讓萊蒙國際2016年全年公司新動工建設項目、完成項目、在建項目的建面都在減少,由于原計劃推售的項目被融創收購后,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一季度的銷售額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
??若不計已認購未簽約的銷售額,萊蒙國際2016年全年的銷售金額只有40.5億港元。綜合住宅、公寓、車位等多種物業類型,萊蒙國際在2017年的可銷售資源為61億港元。公司指出,會不時考慮通過項目合作或股權轉讓的模式實現資產變現,同時將會繼續在深圳、上海等增長潛力巨大的地區收購新土地或項目。
??在國家去杠桿、嚴防金融業和房地產業風險的背景下,調控已越來越深入。嚴躍進預計,隨著房企資金面的惡化,并購的現象會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