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6月14日訊:華為在最艱難的時候,任正非談的仍然還是管理,在當時被很多人嘲笑,但事實證明,華為的成功,離不開管理。
前不久,美國剛剛制裁華為,原以為華為即將遭到史上最嚴重的打擊。沒想到,小巴看到這樣一條信息:
給華為供貨的硅谷公司,已經連續36個小時連軸轉了。其他客戶都不管了,只給華為發貨,之前要走一個多月的合同三小時就敲定了。大家都趕在禁令之前給華為供更多的貨。此時此刻硅谷公司大團結,沒日沒夜給華為趕工。
在這些被刷屏的信息背后,我們看到華為的魅力。
華為就像打不死的小強,越遇到困境越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
這在華為歷史上,并不是第一次。
01
華為創業21年,遭遇過兩次大變動。
2001年,一向低調、鮮少對外發聲的任正非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名為《華為的冬天》。
那段時間,華為首次出現了增長困難,這對全員持股的華為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就在這時候,美國艾默生公司以約60億人民幣的價格購買了華為的通信電源業務,華為內部開始精細管理、外部積極拓展市場,破局后華為從困境中慢慢崛起。
華為開始做手機,其實也是一個“破局”之舉。當年華為給運營商做了十年的貼牌廠商,還一直被客戶壓價。2009年的時候,任正非發現,華為手機再這樣下去,賣得越多,就會虧越多,當時還考慮要把終端業務賣出去。在手機已經成為一個紅海市場的時候,任正非才決定,做終端。后來在開拓手機市場的時候,華為也是經歷了幾年的沉寂,才做出了“P”系列。
經歷過這兩次變動后,華為開始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在這樣的意識主導下,華為永遠有“Plan B”。
就在前不久,安卓系統對華為實施禁令,就在大家為華為捏一把汗的時候,華為淡然地公布自己的“Plan B”——他們7年前就已經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鴻蒙”。
華為是個很喜歡“Plan B”的公司。但不是所有的“Plan B”都是公司戰略上的,還有一些公司員工自發組織的。
比如,曾主導了華為全球人才招聘的冉濤老師說,華為除了5G做得好,微波也做得好。但早年的時候,任正非覺得微波沒有多大用,建議把微波產品砍掉。但當時負責研發產品線的彭志平總裁,覺得微波是必要的,于是偷偷地在自己的人力預算中擠出了幾十號人對微波產品進行研發。
過了兩年,華為發現在非洲市場微波是最低成本的通信工具,任正非得知后一拍大腿,說微波砍錯了。結果這時候彭志平站出來說:
老板沒問題,我們已經可以交貨了。
我們可能不了解微波,但都知道5G。5G是信號快,而微波能保證讓5G隨時隨地都有信號,哪怕是在隧道、山里。微波不僅可以提高5G建設的效率,還可以節省50%費用。
如今,華為成了全球5G專利最多的公司,任正非驕傲地說,華為的5G技術至少比其他公司領先了兩三年。華為的體量比BAT三家公司合起來還大,營業額超過三家之和的公司。有人還提議,要把“BAT”改成“HAT”。
華為總有“Plan B”,這對普通人來說,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對于華為這個隱性巨頭來說,卻并沒有太難。
因為,即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華為最在意的仍然是管理。當然,這個“管理”要說清楚,又要分為幾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