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你想過體面的生活,
先成為一個體面的人
有人或許會說,你想想有人為了維持生活連尊嚴都耗盡了,哪還來得及顧及體面啊。
但還有很多人,哪怕再苦再難,也決不顧影自憐,他們靠自己的雙手,體面地活著。
《奇遇人生》最后一期的主人公楊金明在我看來就是一個無比體面的人。
三個月前,他的家發生煤氣爆炸,一歲多的女兒當場死亡,妻子至今在醫院治療。 他開著一家修輪胎店,同時還要去邊遠山區放電影。忙碌的每一天,他甚至連大女兒的一日三餐都無法照顧。
但鏡頭里的他卻意料之外地樂觀:“人生就是坎坎坷坷,不怕的,人都沒事了。”他依舊在出事的廚房做飯,穿著不入時的衣服談笑風生。
阿雅疑惑了,一個人怎么可以這么堅強。
直到提出帶女兒去看媽媽,他才迫不得已掏出手機,照片上琳琳媽媽已經被事故弄得面目全非。怕是怕女兒無法接受媽媽受傷嚴重的事實,一直不讓她去看媽媽, 他低頭擺弄著放映機,一邊迅速用袖子偷偷抹了眼淚。
心里再苦,也在克制地保持體面。
《平凡的世界》里,路遙對貧困家庭出來的孫少平是這樣描述的:他已經十七歲了,胸腔里跳動著一顆敏感而羞怯的心。
他渴望能穿一身體面的衣服度過寒冬,他想每天能和別人一樣領一份能吃飽的乙菜,每頓飯能搭配一個白饃或者黃饃就好了。二十來年,他目睹了父親在村中活得如何屈辱,七八歲時就為此而傷心得偷偷哭過。
生活幾乎把他和他的一家踩在腳下,但他沒有氣餒,既然父親沒能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那就由他來。
他用功上學,成為一個有知識的青年,即使后來沒有上大學,也憑借自己的勞動掙了足夠郵回家的錢,他用自己的力氣,讓自己的家人光彩地站到了人前,他用自己的能力讓一家人在苦難的生活面前活出了體面。
楊金明和孫少平代表了我們生活中很大一部分人,即使生活已經給他們接不住的苦難,他們也要咬緊牙關用力接住自己的尊嚴。
生活的真相是什么?生活的真相是,很多時候,它給予我們的苦難,是無法選擇的。即使我們已經非常努力了,但依然擺脫不了一頓又一頓的捶打。
劉瑜說絕望不是氣餒,它只是“命運的歸命運,自己的歸自己。”在我的理解里,它說的就是一種體面。
我們在擁擠的地鐵里無法呼吸;在8小時的工作里丟掉尊嚴;在醫院看病的隊伍里看不到盡頭……我們被生活逼到墻角,它褪掉了我們90%的自尊,那剩下的10%,就是我們唯一可以選擇的體面。
在生活的茍且和自我的拉扯之間,有著無數可以自由選擇的權衡,在這些選擇里,即使你出身不好,學識一般,但絲毫不妨礙你去做一個優雅的人。
想過體面的生活,先成為一個體面的人,因為只有體面的人,才能打敗庸俗的日常,這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更多精選資訊,關注財經365股票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