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www.hand93.com)訊:有位朋友是資深的HR,前兩天她忍不住向我吐槽:“氣死我了,你知道我今天面試遇到一個人多奇葩?他居然穿著拖鞋就來了!真以為CBD高級寫字樓是穿著背心提著籃子隨意晃蕩的菜市場???!這也太不體面了吧!”
我想起羅振宇在《時間的朋友》中說,體面是另一種形式的自律。
生活常常迫使我們學會世故,變得圓滑,偶爾貪得無厭,時常搞得我們狼狽不堪,于是對蠅營狗茍的人來說,體面似乎是一件可有可無的東西。但秦桑一直覺得,體面的價值被遠遠低估了,活得體面,應該是成年人最高級的修養。
糟糕的人生不是生活的過錯,有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沒有品質可言,但同時也有很多人一輩子都活得優雅體面。這無關乎金錢,也無關乎出身,你會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日子,只關乎一件事,那就是,在每一個選擇上,你有沒有保持了足夠的體面。
1
比窮更可怕的是,不體面
梁實秋曾在文章中寫到:“中國舊式士子出而問世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團和氣,兩句歪詩,三斤黃酒,四季衣裳。 ”
穿著得體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他的一位朋友,人品很好,就是衣服常常穿不好。有一次他們一伙人在上海最華貴的飯店里開了一個房間,后來走出飯店,那位朋友便再也不被允許進去了。
巡捕不讓他進去的原因是:“此處不施舍?!?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此前在微博上看到有位博主發了一張照片,照片上米其林三星餐廳里,一位穿著背心的老大爺在穿著拖鞋翹著二郎腿在吃飯。博主說:“這樣的穿著也能進米其林三星嗎?”引起過一番爭論。
姑且不論把照片放出來合不合適,但衣著得體,的確應該成為每個人的自覺,不為別的,最起碼穿得體面些,出門就會少很多煩心事。
最近馬云三刷的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里,對謝利來說,穿著得體就是他用來抵擋殘酷世界的武器。
整個旅途中,即使遭受種族歧視,他都保持著穿著的優雅,沒有開口說話,也傳遞著“我受過良好的教育,有高級品位”的信號。
電影《實習生》里,已經退休的老人,穿著西裝筆挺,隨身攜帶手帕,拎著手工牛皮的公文包,重新回到職場中。他努力地學習互聯網和 facebook,為年輕人提供建議,分享自己寶貴的經驗。
我從他們身上學會的寶貴的一點是,外在的體面跟內在美一樣重要,你可以處于難堪的境地,也可以變得衰老,但無論什么時候,體面一點很重要。
生活中有很多人加完班第二天,不顧胡子拉碴,滿臉倦容就出現在辦公室;去相親,套著不合身的襯衫,穿著一雙拖鞋就赴約;家里一片狼藉,狹窄的衣柜和沙發,衣服堆得到處都是……
明明可以更體面,非要活得很茍且。
永遠不要讓年齡和處境剝落你的體面,生活越是一地雞毛,外表越要保持體面,這不是臭美,而是一種生活態度,衣柜里常備一套隨時可以穿出門的體面衣服,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也一樣要衣著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