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貧困農牧戶飽享一份重大福利,中國保監會在這里召開保險業助推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會議期間,中保投資、人保財險、中華財險分別與烏蘭察布市及察右中旗、察右后旗政府簽署合作協議,以保險資金直接投資、開展特色農業保險試點等系列“套餐”助力當地打好脫貧攻堅戰。
這只是保險助推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舉措。據統計,我區現有貧困旗縣57個,其中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旗縣31個,貧困旗縣占比55.3%。全區總貧困人口80.2萬,因病因災致貧達 62%。針對貧困地區的實際情況,我區保險業堅持“定向、精準、特惠、創新”原則,對貧困地區分門別類地對癥下藥,通過撬動財政杠桿制定保險扶貧“套餐”、搭建“愛心橋梁”、激活特色產業等多種方式,打出保險助推脫貧攻堅“組合拳”。
打造18個“示范縣”,3000萬財政資金作支撐,發揮典型帶動作用。自治區保監局與自治區扶貧辦聯合制定《內蒙古自治區建設保險業助推脫貧攻堅示范旗縣實施方案》,在全區選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貧困旗縣,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辦理“基本+特色”脫貧特惠組合保險,既“輸血”又“造血”。其中,“基本險”保障意外和大病,兜住“因病因災致貧返貧”的底;“特色險”保障地方特色經濟作物和支柱產業,打開“產業脫貧致富”之門。自治區保監局還協調自治區扶貧辦籌集3000萬元扶貧資金,專項支持保險業助推脫貧攻堅示范旗縣,開展保險精準扶貧等項目,全區11個盟市的18個旗縣直接受益,共12.68萬戶貧困家庭、27.55萬貧困人口獲得保障,占全區貧困人口的35%。
搭建“愛心橋”,匯聚行業定點幫扶力量。全區引入中國保險投資基金60億元,設立草原絲綢之路投資基金,在全區貧困人口最多的通遼市開展重大水利工程和“一帶一路”等社會事業項目建設。此外,全區114家保險機構與貧困村結為幫扶對子,助力道路通村、危房改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累計資助23所學校2874位貧困學生,累計幫扶178個地區,幫扶貧困人口18177人,投入資金700余萬元。轄內保險公司協助保監會建設“保險行業定點扶貧村”項目,為國貧縣察右中旗小海子村561名村民免費提供1.2億元“大病+意外+財產巨災”綜合保障,投入資金約46萬元,并組織自治區多家醫院專科主任赴村義診。
做好“助推器”,激活特色產業脫貧動力。保險機構立足貧困地區農牧業資源稟賦創新機制,助困難群眾增收創富:開展“草原扶貧”工程。將肉羊、蒙古馬、駱駝等特色農畜納入保障范圍,承保特色作物50萬畝和肉牛、肉羊129萬頭只,提供保障12.8億元,支付賠款4020萬元,受益農戶1.37萬戶次;創新保險產品。在包頭開發葵花等13種作物產值保險,保險責任實現產業鏈上從自然災害生產風險到市場價格波動風險全覆蓋,農戶憑保單還可獲低息貸款。在“薯都”烏蘭察布推廣馬鈴薯價格指數保險,覆蓋1.5萬畝馬鈴薯高產區,穩定農戶預期。在興安盟、通遼等地產糧大縣開展玉米價格“保險+期貨”試點,為8.5萬畝玉米提供保障6750萬元,對沖價格波動,防止“谷賤傷農”;實施風險共擔。爭取到自治區政府每年安排6.85億元專項資金,用于扶貧貸款擔保和補償貼息,貼息率3-5%,并與保險比例分擔違約風險,貧困戶單戶起貸點1000元,最高額度5萬元,扶貧互助組織、扶貧龍頭企業最高額度5000萬,累計支持1429戶農牧戶和企業融資5.93億元。
此外,我區還通過提高商業保險在“下游”保障水平,與“上游”基本醫保和救助形成合力,讓貧困群眾扛得住災、看得起病。如錫林郭勒等5盟市為建檔立卡戶購買補充醫療險,填補城鄉醫保意外事故醫療費用保障空白,25萬人受益等等。(原標題:內蒙古保險業多系列“套餐”助力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