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披露的上市財險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這三大元老的車險保費收入雖然出現上漲,但競爭加大使車險成本明顯上漲,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同比漲幅整體超過車險保費收入的漲幅,折射出渠道價格戰對企業發展的負能量。
渠道價格戰傷及“老三家”
數據顯示,平安財險、人保財險、太保財險的車險保費收入分別為803億元、1179億元及398億元,同比分別上漲14%、9%及6%。
但需要看到的是,車險市場由于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原因,競爭一直比較激烈。在2015年一次商車費改后,電銷渠道15%的價格優惠不復存在,業務量壓縮的局面促使險企花大價錢向車商、4S店等代理渠道購買客戶,各財險公司由此展開了更為激烈的渠道價格戰,就連“老三家”也未能幸免。
數據顯示,上半年財險“老三家”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同比漲幅整體超過上述車險保費收入的漲幅,展露出渠道價格戰對企業發展的負面影響。分別來看,平安財險的車險業務手續費支出為137億元,同比上漲49%;太保財險的車險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同比上漲30%達69億元;而人保財險并未單獨披露車險手續費及傭金支出的數據,但從其總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來看,同比也上漲了22%。
而這種不利局面去年就已顯露。例如人保財險去年總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同比增速達47.7%,但車險保費收入增速僅有10.6%。中國太保去年車險業務收入增速為1.6%,車險手續費及傭金支出增速則高達33.5%。
如今二次商車費改在即,渠道價格戰能否得到緩解?而大型財險公司又將如何規避這種情況呢?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二次費改的指標管理由原來的單一綜合成本率變成綜合成本率、綜合費用率等多項指標聯動的體系,這將對市場整體費用水平起到更理性的引導作用。(原標題:價格戰傷及財險“老三家” 非車險業務發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