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10月是各壽險公司確定2018年開門紅目標的關鍵時間。而10月1日正式實施的134號文,卻讓業內人士對明年開門紅任務感到壓力巨大。
對于大多數壽險公司而言,開門紅業績對全年舉足輕重。即便是國壽、平安人壽、太保壽險這類大公司,1月單月開門紅帶來的規模保費占全年的比重都在30%以上。
但引人注意的是,近年來,產說會營銷漸成為各公司推動業務的主要方式之一,尤其在歷年“開門紅”期間大幅促進保費增長。相關數據顯示,每年新單保費近六成直接或間接來自各種產說會,部分險企開門紅期間的新單保費甚至超過八成來自產說會。
由此可見,2018年的各壽險公司產說會顯得尤為重要。
正是基于對2018產說會大背景的深刻洞察,9月3日,洛克菲勒(中國)家族財富傳承研究所(以下簡稱:RFWII)在北京泰康商學院報告廳發布了名為5G高客會展系統(以下簡稱;5G系統)的保險行業高端產說會規范標準。
產說會依然是高效率的銷售方式
事實上,開門紅的銷售通常瞄準高凈值客戶,如近年頻繁爆出“億元保單”。然而,大保單的投保人對于收益性和流動性的敏感度更高,他們在其他渠道的理財選項也更多。業內人士擔心新規執行后,開門紅產品在市場上的吸引力下降,由此也引發一系列銷售誤導。
早在2010年1月,保監會就發布了《關于加強人身保險產品說明會管理的指導意見》對產說會設定了嚴格的規范,以避免銷售誤導給保險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
此前,上海保監局連發6份行政處罰決定書,集中披露了某公司的在產說會上的銷售誤導行為,該公司召開的75場產說會中,有29場存在將保險產品解讀為理財產品,將保險產品的利益與銀行利率作比較夸大保單利益,進行“全國讓利”、“終止銷售”等不實陳述以及承諾保單條款外利益。
本報記者了解到,5G系統以134號文件為出發點,基于保監會2010年初對產說會的監管規范,以不誤導高凈值客戶為原則,旨在創新規范一套高凈值客戶營銷標準,助力2018年各壽險公司開門紅。
盡管誤導頻發,但產說會依然是最有效率的銷售途徑。
產說會形式源自美國的體驗營銷,后來發展到我國臺灣地區的會議營銷。直到今天,各國政府招商會、房地產樓盤發布會、銀行理財產品、保險公司壽險產品等都在利用這種營銷形式。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營銷模式可以集中公司的優勢資源,創造直接面對準客戶的機會,主講名家“站臺”代替營銷員個人面對面推銷,也是展示公司品牌的難得機會。(原標題:開門紅任務壓力巨大 壽險公司如何高效開展產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