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國平安旗下金融壹賬通發布“智能保險云”,而就在同一天下午,中國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保信”)也在北京宣布“事故車定損云平臺”正式上線。時間上巧合的背后,大數據等科技名詞,已經成為保險行業不可忽略的關鍵詞。
不同于平安、螞蟻金服等推出的產品更側重于應用層面,作為中國保險業的數據歸口單位,中國保信的目標是打造基于大數據的金融基礎設施,其官方背景有助打通與不同行業之間的數據壁壘,得以充分利用核心數據,“事故車定損云平臺”因而得以為財產險公司經營車險業務提供理賠全流程數據服務。
以“大數法則”作為行業核心規則之一的保險行業天然依賴大數據,然而現實中,不同的公司之間、不同行業之間,出于各種原因,核心數據資源往往無法實現共享,基于非核心數據資源建立的服務,又只能在外圍打轉。重重疊疊的數據壁壘已然成為阻礙保險業發展的最大原因之一。
中保信聯手中汽中心,共建事故車定損云平臺
共享經濟蔚然成風,保險行業自然不能錯過。9月6日下午,中國保信與中國汽車研究中心共同建設的“事故車定損云平臺”發布會在北京新聞大廈舉行,正式面向保險業發布事故車定損云平臺。
據了解,所謂“事故車定損云平臺”主要包括事故車定損系統、反欺詐系統、統計分析系統及其他應用服務系統,可為財產險公司車險業務提供流程化、信息化、規范化與標準化的理賠全流程服務:
通過云服務、云查詢的方式向保險企業提供事故車輛定損、調度、核損與核價等事故車定損業務專業解決方案服務,其主要包括8個功能模塊:車輛定型、配件點選、模板管理、價格管理、核損核價、調度管理、專家解答和用戶管理。
由于云平臺的建設雙方分別將保險業以及汽車業的核心數據導入其中,因此云平臺具備了完整準確的底層數據,可以實現車輛的精準定型和配件的精細關聯,從而提高事故車定損的效率。此外,通過云平臺本身底層架構設計過程中還內置了風險規則引擎,在云平臺上線后期可接入全國反欺詐信息接口,以提高平臺使用過程中的抗風險能力。
據悉,云平臺可以為服務對象提供三種服務模式:頁面模式、應用與接口并行模式和單接口模式,可以滿足不同保險公司的定制化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推出的“事故車定損云平臺”還只是初級版本,首批只有十家保險公司會參與,運行一段時間,并根據反饋意見進行調整升級后,擬定于2018年初發布正式版本,屆時將推廣至整個財產險行業。
在中國保信之外,其實已經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機構涉足保險業相關數據、技術服務。就在中國保信發布“事故車定損云平臺”的當天上午,中國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賬通也在北京正式發布“智能保險云”,初期推出的兩款產品,分別指向身份認證以及車險理賠。(原標題:大數據壁壘成保險業最大桎梏 車險理賠首當其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