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拱墅區大滸東苑小區簽訂了全國首份“電梯養老保險”保單,大滸東苑B、C區九幢1單元電梯成為首臺參保電梯,這也是拱墅區運用保險機制創新電梯社會綜合治理模式的一次重大突破。
電梯養老保險即為電梯全生命周期保險,電梯使用管理者將電梯日常維保費用、零部件的維修費用、電梯檢驗費用等打包組成一定資金(按目前電梯大包市場價格,不增加額外費用),投到商業保險進行電梯養老保險,由保險公司負責對電梯日常維保質量進行監管、零部件維修費用進行支付和出現意外傷亡人事故進行賠付,并依據投保年限按比例出資對電梯進行改造更新。
據統計,截至到2017年8月,杭州市共有各類在用電梯106858臺,其中超過10年以上的老電梯2.5萬臺,超過15年以上老電梯6000余臺。去年,杭州市96333平臺共接到老舊電梯故障報警3940起,占所有電梯故障報警數的45%。電梯故障高發地區主要集中在住宅小區,電梯越來越老,故障越來越多,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大。
“九幢1單元電梯于2007年投入使用,已經用了10年了,加上出租戶多、電瓶車多,使用頻率高,經常故障,去年已經大修過一次了,但是沒能根本解決問題,特別是前段時間高溫天,電梯幾乎天天出毛病。業主們經常找我訴苦,問能不能對這臺電梯更新改造,可是大滸東苑這幾年弄消防,做防水,搞綠化,七七八八弄下來,維修基金已經用的也差不多了,我也只能是干著急。”大滸東苑相關負責人說到,“小區本身年數就長,要是哪天電梯都“趴下”了,估計我們會愁死。”
經過體檢發現,九幢1單元這部電梯確實 “病入膏肓”,內部的諸多主要部件都沒有維修的必要了,在征得業主的同意下,保險公司將對這部電梯進行一次“大手術”,也就是將從前老電梯的控制系統、門系統、曳引系統、轎廂系統內的主要部件全部換成了新的。九幢1單元電梯成為參保后第一臺進行改造的電梯。
那么參保了的電梯日常又是誰來監管呢?記者了解到,杭鋼集團已與浙商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容安特種設備職業技能培訓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作為第三方機構監督并評估維保企業的工作質量,對電梯發生的一般維修進行定損,以及出具老舊狀態下電梯的改造維修方案。通過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可以及時發現電梯潛在的問題隱患,詳細了解維保單位是否進行了保養,能夠防止以修代保、小病大修和維保走過場現象的發生。
電梯養老保險的最大亮點是,對現有的電梯監管模式的突破,打破了傳統的以政府監管為主的監管模式,以保險為手段,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社會管理作用,利用市場機制來約束和規范電梯各方責任主體,從而推動政府職能轉變,逐步建立健全電梯社會綜合治理體制。
電梯養老保險,通過引入保險機制,形成了政府引導,業主、保險公司、電梯技術服務公司、物業公司、維保單位等多方參與的市場化管理模式,營造自我約束、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環境,切實分擔了政府責任,實現電梯安全社會綜合治理。(原標題:全國首份電梯全生命周期保險保單在杭州拱墅簽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