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時代,科技在助力監管、提高風控能力的同時,也為金融保險業拓寬了疆域。如何借助科技破局,業內人士在一番探討后,依然指向了AI。由初橙資本、蜂巢、福云創咖聯合主辦的“初橙·阿里校友創業黃埔榜之金融保險峰會”上,AI成為關鍵詞。
“中國有超過30000億的保險市場,至少20000億應該被認真對待。”這是大象保險CEO楊喆首先拋出的觀點。
據資料顯示,2012年我國保險密度為1144元,保險深度為3%;而發達國家保險市場保險深度卻達到12%,保險密度通常為2000到3000美元。當中國的人均保單只有0.6張時,國外人均保單已在5張以上。
“保險市場的空余實在太大了。”楊喆說道。不過,他認為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方向目前并不明晰,是應該互聯網回歸互聯網,完成效率、規模、匹配的問題?還是應該保險回歸保險,完成風險保障、財富增值、風險公擔下的經濟補償?
對此,楊喆的觀點是,從大數據入手,做好業務側(用戶保險側的解決方案)、產品側(智能精算)、安全側(風控體系)三側以及做好用戶畫像,精準匹配用戶的需求,最后做好風險控制。
騰保保險CTO梁亮提出的觀點是:互聯網+,是保險的一種手段,用來幫助保險更好地發展。他列舉了傳統保險行業的幾大劣勢,這也成了互聯網+保險業想要一一擊破的痛點。關于如何去破局,梁亮從成本、效率、產能等方面詳談了科技的作用,并提出要從產品、風控、渠道、工具等角度來全面優化保險。
當天峰會的后半場,是6位嘉賓圍繞著“金融科技如何引領金融發展”主題展開的圓桌論壇。云鋒金融財富管理部總經理李瑗提到:比特幣、云計算、眾籌、AI等等這些顛覆型的科技將是未來不可阻擋的步伐。她認為,智能投顧將是AI的第一步。
AI在未來保險行業的前景一片光明。“在過去一年保費爆炸式增長的局面下,保險行業也面臨著服務場景的變革。通過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把保險渠道做得更加便捷和人性化。”(原標題:保險業面臨服務場景變革 AI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