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壽參與中國聯通混改,是利用身兼國有控股和所運用的資金具有社會資本屬性雙重身份的特點,既有助于確保國家在關系國計民生的核心基礎設施領域的控制力,也為社會資本創造了與國家經濟共同成長的投資機會。8月31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壽資產”)總裁助理于泳在中國保監會舉行的例行發布會上,以中國人壽參與聯通混改為例,詳細介紹了中國人壽服務國家產業布局、助力經濟轉型升級等方面所做的工作。這僅僅是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保險業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持續發力,成效顯著。以國壽資產為例,截至2017年上半年,國壽資產在直接面向實體經濟的項目融資方面已成功落地資金超過3000億元,到目前為止未出現一起風險事件。
“國壽資產服務實體經濟的布局,可以大致概括為‘一個核心、六種模式、八大主題’。”于泳說,具體而言,“一個核心”即緊密圍繞國家戰略,積極服務實體經濟。“六種模式”是指綜合運用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項目資產支持計劃、信托計劃、私募基金、直接股權投資等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八大主題”也就是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其所關注的八個重點方向:一是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參與“降杠桿”;二是服務國企改革,參與混合所有制改革;三是服務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增長新動能;四是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助力城市綜合承載能力提升及城鄉協調發展;五是服務國家區域戰略,推動經濟社會優化布局;六是服務國家產業布局,助推經濟轉型升級;七是服務PPP融資創新,增強政府融資能力;八是服務生態環保建設,踐行綠色金融。
在上述戰略布局的引領下,國壽資產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不斷交出靚麗成績單:2016年,國壽資產受托完成200億元資金入股川氣東送項目,創造了單一保險機構直接股權投資規模及參股比例之最。2017年3月,作為保險業同時也是非銀行金融機構主導的第一單債轉股項目——陜煤債轉股基金項目成功落地100億元。在2016年保監會PPP投資政策放開后,陸續實施了多個PPP項目,合計落地資金達到146億元,其中國開巴南基金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是行業內首單落地的PPP項目,基金募集資金定向投資于當地政府的兩個安置房項目;公司還參與投資了寧波“五路四橋”存量PPP項目,該項目特許經營期限20年,投資規模117.04億元。為了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實現產融攜手、共同發展,國壽資產還參與了香港上市公司青島港H股配售,支持“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重要節點港口建設;參與中國茶葉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項目,支持我國茶葉行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合作……
“十八大以來,國壽資產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在集團公司統一領導下,通過參與國家重點項目建設和民生工程,引導資金投向新興產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自覺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和長期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國有資本示范引領作用,脫虛入實,加大保險資金助推實體經濟力度。中國人壽始終牢記國有企業的責任與使命,一直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和保監會各項政策精神,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全集團的重要使命。”于泳舉例稱,黨中央國務院作出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重大戰略部署后,國壽資產第一時間成立了由公司一把手任組長的支持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建設領導小組,負責服務支持建設的各項工作。與此同時,國壽資產還積極投資金融街中心CMBS資產證券化金融產品,加大對首都核心功能區建設的支持;大比例投資入股京能電力并參與大唐集團、冀中能源、天津港集團債權融資項目,落地金額共計212億元,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原標題:中國人壽資管面向實體融資超3000億 尚未出現風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