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成立以來,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國壽資產)受托管理資產規模從4000億元發展到2.7萬多億元,從少數領域投資資格升級到資產管理領域“全牌照”,目前已成長為國內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
那么,在大資管行業競爭愈演愈烈的當下,國壽資產又將如何鞏固國內資本市場最大機構投資者之一的地位?在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國壽資產創新業務投資總監劉凡一語道破玄機。他表示,國壽資產投資的主導理念始終未變,即服務國家發展戰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目前對接實體經濟的總規模已超過2800億元。
投資2800億對接實體經濟
截至目前,國壽資產投資了地鐵、高速公路、鐵路、清潔能源、發電站、輸油輸氣管道、公租房等涉及國計民生的多個重大建設項目,總規模超過2800億元。其中,交通、能源類項目規模最大,占比超過50%。
劉凡表示,今年以來,響應保監會先后印發的一系列支持實體經濟重要文件,國壽資產也進一步加大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通過股權、債權等創新模式完成投資項目25個,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港口、煤炭、地鐵、棚改等領域,新增規模達到1084億元,創歷史新高。
在落實保險業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中,近兩年,國壽資產主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建設、參與重大工程建設、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PPP項目和脫貧攻堅等六大方面重點投資項目。
如今年3月,國壽資產100億元陜煤債轉股基金成功落地,是保險業、也是非銀行金融機構主導的第一單債轉股項目,對保險行業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市場化債轉股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同時,國壽資產還響應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在第一時間成立了支持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暨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區建設領導小組。如投資金融街中心CMBS資產證券化金融產品,加大對首都核心功能區建設的支持;投資入股京能電力,并向大唐集團、天津港集團、冀中能源集團、天津城投提供債權融資,促進京津冀能源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股權投資力度
作為保險資管行業的“領頭羊”,國壽資產一方面承擔著為委托人獲取有競爭力的投資回報的任務,另一方面也要為當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發揮力量。“而從長遠來看,積極參與都會給公司帶來更為豐厚的回報。”劉凡表示,在具體投資種類上,除常規的類固定收益項目投資外,國壽資產會進一步加大股權方面的投資力度。
那么,在投資未上市股權領域,結合保險資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國壽資產主要關注哪些領域?對此,劉凡透露,主要關注基礎設施與不動產、能源環保、醫療健康、先進裝備制造、消費升級以及信息傳媒,這六個方面既涵蓋了傳統經濟,也包含了“新經濟”的轉型方向。
關于如何選擇適合國壽資產的匹配資產,劉凡表示,在上述六大行業中,優選公司治理情況良好,處于行業龍頭地位或有獨到競爭優勢的骨干企業——技術壁壘較高、市場前景明朗、財務狀況穩健,具有持續分紅能力和分紅意向,愿意引入外來公司作為戰略投資人共同發展。同時,該類企業應與中國人壽集團戰略相符,具有較為明顯的協同或互補效應。“在退出方式上可以選擇IPO、并購等多種市場化手段進行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國壽資產也積極參與了國企混改。如參與完成中國茶葉的混改項目,該項目是首批國企混改的試點項目之一,通過本次交易,中茶公司國有持股比例降至45%,同時實現了員工持股、引入了具有不同偏好和資源的投資人,組建了新的董事會和各專業委員會,實現了公司的市場化改造,提升了企業競爭力。近日,國壽資產還助力中國人壽參與中國聯通混改項目,成為近期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的又一重大舉措。
“對于這樣的國企混改,國壽資產充滿預期并愿意積極參與,不論是中央國有企業,還是地方國有企業。”劉凡總結道。(原標題:國壽資產:堅持“向實”發展主線 加大股權投資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