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個關鍵字形容上市保險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答卷,“漲”無疑最為貼切。公開披露數據顯示,四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今年上半年合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9116.88億元,同比增長21.28%。
其中表現最為出色的無疑是中國平安,3411.49億元的原保險保費收入,也意味著其取得了32.91%的同比增幅,大幅跑贏均值。
內含價值評估獲關注
在中小保險公司黑馬頻出的競爭態勢下,上市保險公司的發展壓力不言而喻。不過,重壓之下,作為行業的領頭者,率先完成轉型的上市保險公司們多數依然給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以四家A股上市保險公司為例,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462億元,同比增長18.3%;中國平安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411.49億元,同比增長32.91%;中國太保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631億元,同比增長24.13%;新華保險則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12.39億元,同比下降13.79%。
盡管從規模來看,中國平安相比中國人壽略遜一籌,但值得關注的是,其上半年原保險保費收入僅低于后者同期約50億元。最早建立大個險格局,新單和存量保單質量均大幅領先行業被認為是中國平安迎頭趕上的主要原因。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2012年至2016年間,中國平安新業務價值年均復合增速達33%,新業務價值高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在于公司個險業務增長強勁。“平安壽險2011年至2016年壽險代理人由41萬人增長至111萬人,同時代理人產能持續提高,代理人留存率市場領先,營銷精英匯聚,使得近年來個險新單保持20%以上的增長,高于同業水平,預計2017年全年公司個險新單增速將達到55%以上。”
另一方面,基于轉型之決心及執行力之下未來價值、利潤的高成長預期,盡管保費收入仍出現下降,但市場人士多對新華保險寄予厚望。“在壽險公司價值評估時通常更看重內含價值評估,預計隨著新華轉型逐漸深入與步入收獲,業務結構和品質顯著改善之下,估值與內含價值將持續提升。”中泰證券分析師戴志鋒認為,“預計未來幾年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增速將持續保持在至少30%以上。”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在重回長期保障和注重個險業務的趨勢下,大型壽險公司的發展今后將體現“強者恒強”態勢。
加速結構轉型步伐“保險是用來規避風險的業務,創新滯后將使客戶期望和保險公司能力之間的差距日益增大,而現在保險行業已為重塑作好準備。” 德勤研究所認為,與其他金融服務相比,保險的未來更加充滿不確定性,因為來自行業內部和外部的多重力量都會產生影響。其中,在保險業內部,保險科技的到來使2016年成為一個重要轉折點。而在保險業外部,包括大數據、機器學習和分布式記賬技術在內的創新,也讓保險公司找到了新的突破途徑。
與此同時,保監會5月中旬下發“134號文”,要求10月1日后禁止銷售5年內有返還金的年金和兩全類產品,險企被認為將逐步進入調結構平衡規模階段。上市險企提前啟動產品結構調整,中國平安5月和6月單月個人壽險新單同比增速分別為31%和22.6%,低于1季度60%左右新單增速。中國太保2季度個險新單85億元則約為1季度的1/3.
長江證券分析師預期,在監管環境之下,保險公司在下半年將加大保費結構調整步伐,轉型過程之中保費增速預期需要有所放緩。“134號文加速行業保障轉型的步伐,相較于規模增長,下半年結構轉型將會是核心關注點。”
與此同時,盡管理財產品收益率上行,以6月新發行銀行理財產品為例,收益率提升約0.2個百分點至4.34%-4.57%,但在上述長江證券分析師看來,這并不影響保單銷售。統計數據顯示,1-5月保險行業壽險、健康險和意外險同比分別增長33%、17%、17%。而在6月,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四家險企保費月度同比增速為9-27%;除新華保險外,其余三家險企累積同比上漲18.3%、32.9%、24%。“利率區間震蕩不擾行業核心邏輯。”
(原標題:上市險企半年保費凈增兩成平安壽險增幅居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