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給自己或家人買份保險已是家庭最普通的消費之一了,保險作為家庭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越來越被大家重視,可是究竟應該怎樣給家庭上保險呢?
1、先給大人買保險
與此相對的一個觀點就是“先給孩子買保險”,父母往往這樣想,孩子沒有保護力,大人可以保護自己,所以給孩子上個保險;還有很多父母很感性,他們很愛自己的孩子,以致于有什么好東西就先給孩子,當聽說保險好時,也先給孩子買。
這些父母愛孩子的心可以理解,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父母是孩子的保險!孩子最大的風險就是父母出了意外,一旦真有這種情況,你想過你的孩子怎么辦嗎?
2、先給家庭經濟支柱買保險
在與保險代理人打交道時經常有人這樣說:“我不需要保險,我的妻子孩子最需要保險”。
這是很多男人們的想法,他們一般是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者,在他們看來,他們是家庭的強者,而老婆、孩子相對來說是家庭的弱者,是最需要保護的。
其實他們是把家庭的兩個強弱關系混淆了。從收入上來說他們是“強者”,但是從家庭的角度來說,他們一旦發生風險對家庭的打擊最大,所以作為家庭的經濟支柱其實最需要保護。
3、先買意外險、健康險
很多人在碰到代理人說起保險時問:“你那里有什么好保險?”通常他們所說的這種“好保險”指投資型的保險,而所說的那種“好”是指投資收益好的。
這正是分紅險在中國剛出現時就大受歡迎的原因。當很多人聽說保險也可以作為一種投資時,頓時把保險最原始的那種保障功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人生三大風險:意外、疾病和養老,最難預知和控制的就是意外和疾病,而保險的保障意義,在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這兩類保險上。科學的保險規劃,應該先從意外、健康險做起,買保險一般應按下面的順序:
意外(壽險)→健康險(含重大疾病、醫療險)→教育險→養老險→分紅→投連→萬能。
4、先保險再買房
“我現在要攢錢買房,等我買了房、車以后再買保險。”這是很多30歲左右還沒有房的一族對保險代理人常說的一句話,類似的說法還有“我現在沒有閑錢買保險”。
而實際上,這種觀念是非常不正確的,保險是轉移風險的一種很好的手段,如果在貸款買房后還沒有保險,是一件很不科學、很危險的事。20年的房貸,意味著這期間你的工作不能中斷,一旦由于意外、疾病,中斷工作中斷了收入,你的壓力將會更大,那時受到最大傷害的還是你的家庭。
5、年輕也要買保險
根據對各大城市已購買保險者的統計顯示,目前買保險的人群主要為30-45歲年齡段的。而20-30歲年齡段的年輕人,包括在校大學生和工作時間不長的畢業生,他們選擇保險的則很少。他們通常認為,自己年輕,身體好,不會得什么病,而感覺意外又離自己很遙遠,其它的險如養老險等等離自己就更遠了。可是我們現在看到,重大疾病已越來越年輕化,我們在做好防范、保健的基礎上,還要做好萬一的打算:萬一罹患大病,醫藥費從哪里來?
(原標題:家庭保險理財方案 買保險五大原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