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公布2016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等參數的通知》在前不久公布。
《通知》規定,2016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含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8.31%。這引起了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改革的熱烈討論。
令人關注的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還存在空賬運行的問題。個人賬戶是有必要改革的。目前的一種思路是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分離。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個人賬戶是私有產權,不宜與統籌賬戶混在一起。如果個人賬戶實行基金積累制,那其投資應該市場化。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曾在《重構我國養老金體系的戰略思考》建議,下一步我國養老金制度頂層設計應該重構“三支柱”體系,重點是把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分離,將社會統籌部分轉為第一支柱,分離后的個人賬戶與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合并,形成第二支柱,同時,政府加大稅收優惠,鼓勵個人自愿建立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稅延養老金。這種改革思路其實就是個人賬戶向企業年金的性質轉變。但這種思路可能缺乏現實可行性,如果個人賬戶要向企業年金的性質轉變,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要做實,賬上有錢才能進行投資。
其實,兩部門公布2016年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8.31%,已經體現了比較清晰的改革思路,那就是個人賬戶不是與統籌賬戶分離,向企業年金的性質轉變,而是相反,向統籌賬戶靠近,其性質跟統籌賬戶更像。當然,兩者還是會有一些差異。
8.31%高于眼下大多數投資的收益率,更高于銀行存款利率。這個記賬利率是如何算出來的?這在今年4月兩部門發布的《關于印發統一和規范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辦法的通知》就有解釋:記賬利率應主要考慮職工工資增長和基金平衡狀況等因素研究確定,并通過合理的系數進行調整。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6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同比名義增長8.9%。由此來看,8.31%這個高利率是正常的水平。
記賬利率由職工工資增長情況,這其實跟統籌賬戶非常相似。將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與當前的平均工資掛鉤,可以為退休人員提供非常有力的保障。這與基金積累制的收益取決于投資運營完全不同。另外,這樣的記賬利率也意味著個人賬戶不會追求做實并進行投資了,它將在很大程度上像統籌賬戶一樣,實際上就是現收現付制。
個人賬戶的這種轉型,既符合現實的情況(目前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壓力較大,顯然不具備將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分離的條件),同時,也能夠提高保障水平,保證合理的養老金替代率水平。另外,如果讓個人賬戶向企業年金的性質轉變,是有可能削弱社會保障的,要知道,目前企業年金的發展情況并不是很好,作為未來的保障,它不如個人賬戶可靠。
(原標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改革的新方向)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