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更好滿足群眾養老保障需求。
會議確定,一是支持商業養老保險機構為個人和家庭提供差異化養老保障,發展老年人意外傷害險、長期護理等養老保險,建立醫養結合等養老服務保障體系。二是確定商業養老保險資金安全可靠運營。鼓勵商業養老保險資金興辦養老機構。三是落實好國家支持保險和養老服務業發展的相關財稅政策,加快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支持商業養老保險機構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管理,加大監管力度,督促保險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切實防控風險。
中國證券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曹興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商業養老保險經營屬市場行為,其經營遵守市場邏輯,國務院的政策具有改善經營外部環境的效果。
“具體來看,支持發展意外傷害、長期護理型保險的政策,將從成本上激勵保險公司開發和經營此類保險產品的積極性。而鼓勵保險公司辦理養老機構,一方面為保險公司保險資金的運用拓展了渠道,另一方面也打通了實物支付型保險產品經營的市場通道,可以預期,今后市場中可能出現實物支付型的護理保險,投保人購買保險,保險公司以提供護理服務的方式支付保險金。”曹興權認為,除此之外,個稅遞延支持政策具有鼓勵投保人購買養老保險產品的效果。前兩項政策在養老保險市場中屬于供給激勵,后一項則屬于需求激勵。
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高永安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商業養老保險的優勢是可以刺激消費,擴大養老服務,提高養老水平,對養老生活期待較高的人可以多買。服務型養老保險,可能是商業養老保險的突破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基本養老保險相比,商業保險更靈活,可讓個人自主與保險公司協商決定,繳存比例也比較多樣,可以滿足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在個人所得稅、費用支出、養老補助等優惠政策可以支持助力商業養老保險發展。此外,商業養老保險是一種投資品,有助于增加居民投資渠道,利用好可以增加社會穩定,總體來看,發展前景較好。
(原標題:多地調整社保繳費基數上下限 工資收入有啥影響?)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