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前4月累計保單數量算,排名前30名的非車險熱銷產品中,銷量排名前三的保險產品均是網絡退貨運費損失保險,18個熱銷保險產品單均保費不到1元;最低單均保費僅有8分錢,為泰康在線的“放心淘”網絡購物保障計劃;最高單均保費30元,是一種航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
按累計保費收入計算,排名前30名的非車險熱銷產品中,除了一份保費額較高的物流責任保險,其余29項保險產品中最高單均保費為750.76元,最低單均保費0.44元。從保單和保費收入兩個統計口徑看,排名第一的都是眾安保險的網絡購物退貨運費損失保險(下稱退運險),單均保費0.63元,保單數量6.23億件,保費收入共計3.93億元。
不過,互聯網保險尚難帶來較好盈利。以眾安保險為例,根據其年報,該公司2016年以退運險為主的其他險種保費收入13.37億元,承保虧損約2.58億元。
為什么保險公司愿意“賠本賺吆喝”?一家財險公司網銷電銷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保險公司保費收入主要來源于傳統業務,網絡渠道還沒有發展成為獲利渠道,而且在與第三方渠道合作過程中,保險公司往往是扮演產品提供商的角色,很難有自主定價權。
不過,他認為保險公司發展互聯網保險并非著眼短期,更多是從品牌效應、客戶數據積累、數據模型完善、金融技術改善等方面考量,這將有利于保險公司在未來大數據時代進一步夯實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