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具備返還、理財及保障收益的性質,市場上的“兩全型”、“年金型”附加萬能險賬戶一類的保險銷售火熱,近年多數保險公司開門紅的主推產品均是上述類型的產品,保監會公布的人身險設計新規,給兩全險、年金險產品澆了一盤冷水,大型險企也無法獨善其身。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大型險企中,如國壽、平安壽、太保壽、人保壽、泰康人壽等多家險企開發的2017年開門紅產品均不符合如今保監會的規定,這些產品如果繼續銷售,產品條款肯定需要修改。
如中國人壽的鑫福贏家,按照條款,保戶可在猶豫期后領取20%首年保費,并自保單生效之日起至約定關愛金領取日前,每年可領取20%基本保額的生存金,不符合“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應在保單生效滿五年之后”的規定。
又比如太保壽險2017年的開門紅產品東方紅。滿堂紅年金版,按照規定,自合同生效起至59周年每年可領取基本保額的20%作為祝福金。利贏年年年金保險(分紅型)等因首年即返還保費也不符合現在的要求。
而對于比較依賴年金險、兩全險做大規模保費的中小壽險公司來說,上述人身險設計條例的出現無疑帶來更大的打擊。例如天安人壽,《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去年公司保費收入排名五位的保險產品中,其中,天安人壽天保利Ⅱ號 C 款增強版兩全保險(萬能型)、天安人壽安享利年金保險等產品均不符合相關規定,而這些產品保費收入占2016年公司總保費收入的約40%。不過記者從天安人壽官網上了解到,上述不符合規定的產品目前多已停售,在售的保險產品主要以重疾險、意外險、醫療險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