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需求不斷提升,未來市場相當樂觀,保費增速高于壽險和意外險。
進入2012年以來,健康險開始高速發展。海通證券非銀孫婷團隊日前發布研報指出,受到人口老齡化且預期壽命延長、醫療費用快速攀升、基本醫保保障不足、醫保基金赤字壓力加大、多重政策助力發展等因素影響,商業健康險在醫保體系和人身險業務中的地位必將顯著上升,保費可維持較快增長。重疾險規模增長能夠大幅提升NBV,并增加死差貢獻;醫療險發展有助于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健康險的長期發展可促進價值持續提升。
上述研報指出,未來商業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占比必然提升。一方面來看,人口老齡化、預期壽命延長、醫療支出占GDP比例上升、居民健康保障意識增強等因素將聯合導致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占比長期持續上升。另一方面來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企業和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商業健康險在多重政策推動下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以下為海通證券非銀孫婷團隊研報的內容:
得健康險者得天下!
投資要點
健康險2012年開始高速發展,保費增速顯著快于壽險與意外險。受到人口老齡化且預期壽命延長、醫療費用快速攀升、基本醫保保障不足、醫保基金赤字壓力加大、多重政策助力發展等因素影響,商業健康險在醫保體系和人身險業務中的地位必將顯著上升,保費可維持較快增長。重疾險規模增長能夠大幅提升NBV,并增加死差貢獻;醫療險發展有助于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健康險的長期發展可促進價值持續提升,繼續推薦。
商業健康險正處在蓬勃發展期。1)隨著健康保障需求、目標人群(中高端人群)和市場滲透率的激增,2012-2016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速高達42.3%,遠遠高于人身險的其他兩大險種——壽險(14.9%)和意外險(17.5%)的增速水平,并且同比增速逐年提升。2)近年健康險保費的增長主要來自于重大疾病保險與醫療保險,2016年個人業務和長期業務的保費收入占比分別高達82%和81%。3)2016年人保健康和平安健康的凈利潤逆勢明顯改善。4)上市保險公司的健康險占比顯著上升,2016年國壽、平安、太保、新華的健康險占比分別同比提升0.9、2.1、1.3和6.1個百分點。
未來商業健康險在中國醫療保障體系中的重要性必然提升。1)中國基本醫療保險的覆蓋廣泛但保障不高,2015年中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超過95%,但基本醫保占醫療費用的比例僅為56%,而個人支出占比高達40%。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的醫保基金已經出現赤字,醫保制度的可持續性面臨挑戰。2)中國的基本國情(經濟新常態、人口基數、城鄉差別)決定了全民醫保的保障程度有限,不可能支撐起類似英國的國家(全民)醫療保險模式。而商業健康險能夠補充醫保缺口,提升保障程度,也可服務高端市場,為高端客戶提供差異化的優質醫療服務。
未來商業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占比必然提升。1)人口老齡化、預期壽命延長、醫療支出占GDP比例上升、居民健康保障意識增強等因素將聯合導致健康險在人身險中的占比長期持續上升。日本人身險行業2000年至今以第三領域保險(健康保險等)為主的經驗能夠佐證我們的觀點。2)《“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企業和個人參加商業健康保險及多種形式的補充保險。商業健康險在多重政策推動下有望實現跨越式發展。
直接貢獻:重疾險業務能夠提升NBV,并增加死差貢獻。1)平安2016年長期保障型業務的新業務價值率高達82.9%,遠遠高于長交儲蓄型(31.0%)、短交儲蓄型(15.3%)和短期險(27.2%)的水平。重疾險保費的快速增長既能拉抬首年保費的整體增速,又能通過占比的增加大幅提升新業務價值率,從而促進NBV實現更快增長。2)平安2016年NBV中利差占比僅為33.9%,死差、費差等其他差占比高達66.1%。重疾險占比的增加能夠提升死差貢獻,改善利潤結構。
潛在貢獻:發展醫療險,打造大健康產業生態圈。1)保險公司有能力利用銷售醫療保險掌握的客戶和資金,進軍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行業,直接向客戶提供從預防到診療的全方位服務,從而打造大健康生態閉環。2)實踐方面,保險公司正在以自建、參股、戰略合作、并購等方式進入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領域。
健康險的長期發展能助力價值持續提升。上市保險公司資產端負債端均向好,利率上行與價值轉型邏輯依然成立且逐步驗證。目前股價對應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2017年PEV為1.02、1.02、0.92、1.03倍,繼續推薦。
不確定性因素。權益市場下跌導致業績估值雙重壓力。
1. 現狀:商業健康險正處在蓬勃發展期
1.1 健康險主要包括疾病保險和醫療保險
健康險以被保險人的身體為保險標的,主要包括疾病保險(以發生約定疾病為給付條件;給付型)、醫療保險(以發生約定醫療行為為給付條件;報銷型)、失能收入損失保險(以因意外傷害、疾病導致收入中斷或減少為給付條件)和長期護理保險(以因年老、疾病或傷殘而需要長期照顧為給付條件)。與壽險相比,健康險具有顯著特征:1)保險事故發生概率高;2)損害程度和情形多樣、認定專業性強;3)涉及三方主體——保險人、被保險人、醫療機構。
隨著健康保障需求、目標人群(中高端人群)和市場滲透率的激增,2012-2016年健康險保費收入的年均復合增速高達42.3%,遠遠高于人身險的其他兩大險種——壽險(14.9%)和意外險(17.5%)的增速水平,并且同比增速呈現出逐年提升的態勢。2016年健康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67.7%至4042.5億元,在人身險的占比升至18.2%,較2011年的7.1%大幅上升了11.1個百分點。2017年1季度,健康險保費收入1599.8億元,同比增長36.9%,增速維持在高位。
近年健康險保費的增長主要來自于重大疾病保險(個人業務、長期業務為主)與醫療保險(團體業務、短期業務為主),而失能收入損失險和長期護理險尚未起步。由于疾病保險的業務模式較為簡單成熟(類似于壽險)且不存在醫療控費難題,其保費規模與盈利水平顯著高于仍處于發展初期的醫療保險,并已經開始為大型上市保險公司貢獻價值與利潤。受此影響,我國健康險市場以個人業務、長期業務為主,與國際成熟市場以團體業務、短期業務為主的結構存在明顯差異。2016年個人業務和長期業務的保費收入占比分別高達82%和81%。
壽險、產險、專業健康險公司都有經營商業健康險的資格,目前我國有超過120家保險公司開辦了商業健康險業務,在售健康險產品超過6500份。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已擴容至7家,分別是人保健康、平安健康、昆侖健康、和諧健康、太保安聯健康、復星聯合健康、瑞華健康。
近年來健康險業務的盈利能力仍處于早期階段,大部分公司賠付率高于80%,費用率也相對較高。當前健康險整體盈利能力較弱的原因包括:1)醫療保險方面,公司與醫療機構合作不暢,無法介入醫療服務來控制醫療費用支出;2)與社保系統對接不暢,系統開發維護成本高企;3)服務鏈條較長,風險管理難度較大;4)保費規模較小,尚未形成規模經濟效應;5)行業同質化競爭激烈。
但2016年人保健康、平安健康等主要健康險公司的凈利潤呈現出顯著改善的態勢。其中,人保健康在2016年投資收益同比下滑11%的情況下,實現凈利潤275萬元,較2015年的-1.35億元大幅改善。平安健康的虧損也從2015年的1.16億元收窄至0.64億元。和諧健康則屬于“資產驅動負債”的“平臺類”保險公司,數據意義較小。
上市保險公司在推進價值轉型(“保險姓保”)的過程中,健康險(重疾險為主)作為主要的長期保障型產品實現了銷售規模的快速增長和業務占比的迅速提升。2016年新華保險的健康險保費同比大幅增長42.3%,其占新單保費的比例增至20.9%,較上年提升6.1個百分點。其中“健康無憂”系列產品實現首年保費65億元,在市場眾多重疾險產品中占據領軍地位。此外,2016年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的健康險占比也分別同比提升0.9ppt、2.1ppt和1.3ppt。2017年1季度,預計各家健康險業務占比較去年同期進一步大幅提升。
重疾險的新業務價值率高于年金險、兩全險等偏理財型保險產品,其新單保費規模的迅速增加能夠顯著提升當年的新業務價值,成為貢獻價值的新增長點。此外,醫療險由于經營模式較為復雜,仍處于發展的探索階段,但已成為各家大型保險公司在大健康產業領域的重點突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