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費時間長,每年保費交得少些,壓力比較小,是長痛小痛;繳費時間短,每年交得多,壓力比較大,是短痛大痛”。
很多人在買保險的時候會面臨這樣的兩難選擇。買保險時意氣風發(fā),但繳保費的時候,卻痛苦不已。
那么,到底保險繳費時間應該怎么選呢?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保險繳費的三種期限。
1、躉(dǔn)交:即一次性繳清全部保費。
2、短期繳費:一般是3年或者5年繳清。
3、長期繳費:通常為繳費20年或者30年。
在早前的文章當中,菜導說過,建議大家是選擇較長的繳費期限,這是為什么呢?
01
繳費期限長,保險杠桿更高
對于一般人來說,繳費期限是越長越好,這樣可以把保險的杠桿效果做得更高。
打個比方:保額100萬的重疾險,A選擇30年繳完保費,B選擇20年繳完保費,那么顯然A每年付出的成本更小,就可以享受同等高額的保險保障。
說句不好聽的話,萬一在交保險頭幾年就出事了,那么只交了萬把塊錢,就獲得了幾十萬的保費賠償,以小博大的效果更加明顯。
同時呢,你還要考慮到貨幣貶值的因素,現(xiàn)在的100元一定比5年后的100元更值錢。這意味著,相同的保費,越往后繳費的實際成本越低,對于投保人來說也更劃算。
另外,你可以將省下來的資金用于投資P2P、基金等理財產(chǎn)品,既做到了資產(chǎn)配置,還能讓錢生錢獲取更高的收益。
02
理財型保險適合短期繳費
上面分析了長期繳費的好處,但并不是所有的保險產(chǎn)品都適合長期繳費,比如說理財型保險。
與重疾險、壽險等保障型保險不同,理財型保險可以理解為保險中的理財產(chǎn)品,核心追求是投資收益。
既然是追求收益回報的多少,必然就和本金多少有直接關系。在同等的時間內(nèi),本金投入越多,自然收益也就越多。
而且,理財保險一般都向消費者提供復利的萬能賬戶。這意味著,繳費時間越短,利用復利效應就越早,就像滾雪球一樣,利滾利越早,滾成大雪球的時間也就越快。
不過,這里菜導還是要鄭重說一句:不建議購買理財型保險。菜導一直認為購買保險的核心是保障,應該和理財?shù)墓δ芊珠_。
退一步來說,理財型保險并無突出的收益優(yōu)勢,據(jù)菜導了解一般年化收益也就3%左右,注意還是復利哦,對比與其他理財方式,真的不具備競爭力。
當然,如果你已經(jīng)入坑購買了理財型保險,就選擇短期繳費吧。
03
繳費期限要結合個人情況
這么分析下來,追求保險保障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保險繳費都適合越長越好。但是,這是從產(chǎn)品本身去分析的,其實到底繳費期限怎么選,還要結合個人實際情況。
期限越長,后期交保費的實際成本確實更低,但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具有持續(xù)長時間支付保費的能力。簡單說,就是你有穩(wěn)定的收入。
所以,每個投保人對自己的收入預期都應該有個預判。如果說,現(xiàn)階段收入情況比較好,而往后經(jīng)濟收入來源比較不確定的,更穩(wěn)妥的方式當然是選擇繳費年限越短越好,甚至可以選擇一次性躉交。
比如說,商人、企業(yè)主就是這類人群。他們的收入穩(wěn)定性不佳,有時候一年能賺幾十萬,有時候連續(xù)幾年都虧幾十萬。在有錢的時候一次性交完,顯然是一個更理智的選擇。
以上,就是菜導近期跟不少菜友交流中得出來的一些感悟,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情況到底是怎么樣的,對癥下藥。如果有更好的繳費方法,也可以分享給大家。
在菜鳥理財?shù)腁PP導購模塊,菜導也會不定期更新一些市場上相對比較優(yōu)質(zhì)的保險產(chǎn)品給大家,有興趣的菜友可以先查看產(chǎn)品評測,了解清楚后再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