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各項指數均為下跌的4月份,保險板塊卻逆勢上漲。在保險業整肅風暴正刮起的當口,部分投資者將保險股的逆勢雄起歸因于資金維穩。
但來自記者的一線行業調研則顯示,國內保險消費的規模暴發和質量提升,才是近期保險股走強的核心內因。基于真實市場需求的行業高增長動力,正促使保險股內在價值由量變走向質變,且將為其持續的良好市場表現提供堅實支撐。
這一次,保險股的春天或許真的來了。
增長方式由外延式向內生性轉化
今年以來,控風險、強監管一直是保險業一以貫之的監管主基調。尤其是易于拉升保費規模的中短存續期人身險產品突遭規范后,整個人身險行業一度也曾彌漫著“保費規模將因此大幅下滑”的悲觀預期。
然而,記者在近期采訪多位大型壽險公司高管時卻發現,就連這些業內資深大佬也大跌眼鏡的是:原來不被看好的中長期人身險產品的銷售卻異常旺盛,A股上市的四大保險公司一季度保費收入更是繼續高歌猛進。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的最新行業交流數據顯示,在折射保費“含金量”的關鍵指標——個險新單保費增速上,今年1至4月,中國人壽(26.120, -0.24, -0.91%)、中國平安(37.950, 0.16,0.42%)、中國太保(27.210, -0.34, -1.23%)、新華保險(46.620, 0.23, 0.50%)的這一數據分別約為-10%、65%、45%、35%。一家主流投行研究員表示,上市險企整體個險新單保費呈現逐月改善跡象,預計2017年全年都會延續較快增長。
與過去以中短期產品為主的保費高增長模式相比,中長期保險產品的持續、規模熱銷,帶來的是運作期限長、運作成本低、運作利潤更高等優勢。不僅拉長了保險公司的業務收入鏈條,還減輕了保險公司的成本及投資壓力,使保險公司的保費增長和資金運用均進入良性循環,標志著其發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內生性增長轉化。
一大波催化劑正在路上
應該承認,保險業發展模式之所以由外延轉向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國經濟正處于特殊的發展階段。
改革開放極大地提升了國民的收入水平與消費水平,而伴生的經濟結構調整、老齡化等因素,也使得消費者尤其是中產人群的消費需求明顯由物質消費品向健康、養老、醫療等領域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