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保監會聯合發布通知稱,自2017年7月1日起,將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到全國范圍實施。這意味著該險種即將面向全國放開。
對此,有業內人士解讀為重大政策紅利,并認為通過該政策可能撬動巨大的健康險市場,不過,也有人指出,要將稅優健康險理論上的市場空間變為現實,目前至少還存在兩方面的難點。
試點階段獲得超億元保費
2016年3月4日,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人保健康”)簽發了稅優健康險第一單,標志著我國稅優健康險試點進入實質階段。從今年7月1日起,這一試點將從部分城市走向全國。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26家保險公司在31個試點城市銷售稅優健康險取得總保費收入1.18億元,保單67272件,件均保費為1760元,參保人數約5.8萬人。
根據三部委發布的通知,對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單位統一為員工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應分別計入員工個人工資薪金,視同個人購買,按上述限額予以扣除。2400元/年(200元/月)的限額扣除為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減除費用標準之外的扣除。
在稅優健康險誕生之初,業界對其市場撬動作用就充滿期盼。隨著試點從部分城市走向全國范圍,有分析認為這一政策性保險有望撬動600億元-800億元的增量保費市場。
免稅額度低刺激性弱
盡管理論上市場空間很大,但實際效果卻不如想象中美好。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稅優健康險試點一年以來,實際效果與當初的設想有較大差距,處在“叫好不叫座”的狀態,保費收入較低,市場撬動作用不明顯。
據知情人士介紹,試點一年以來,人保健康的稅優健康險保費不足200萬元,中國人壽的該險種保費約500萬元,都處于較低水平。究其原因,業界普遍認為目前的稅優額度較低,對消費者的刺激作用不明顯。
“很多人認為投保稅優健康險一年省不了幾個錢,還很麻煩。同時,目前稅優健康險普遍采取單位集體投保,環節多、流程復雜、時間長,導致被保險人無法及時兌現‘免稅’福利,這也造成很多能享受稅優健康險的人群持等待觀望態度。”人保健康黨委書記、總裁宋福興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稅優健康險到底能省多少錢?個人購買稅優健康險可按照2400元/年的限額標準予以稅前扣除,相當于將個稅起征點每月上調200元。也就是說,首先個人月收入需要達到3500元的個稅起征點,其次,根據個人收入不同,每年可累計免稅72元-1080元不等。對于絕大部分工薪族來說,月收入1萬元一個月僅能省40元。
保險公司擔心潛在風險
稅優健康險的稅收優惠力度弱對消費端的刺激較小,而在供給端,保險公司對該項業務也有一些疑慮,盡管不少公司都申請并獲得了開展稅優健康險的資格,但目前大家都還不敢“擼起袖子”加油干。
“保險公司擔心太多帶病體投保,對利潤影響比較大。這類保險的逆選擇風險太大,而且還保證續保。同時,由于投保了稅優健康險,個人醫療負擔降低了,投保人可能傾向于選擇一些昂貴的治療方式和藥品,會帶來過度醫療的風險。”對保險公司謹慎展業的原因,一家正在經營稅優健康險的險企研究部人士明確表示。
根據政策規定,稅優健康險的被保險人為16周歲以上、未滿法定退休年齡的納稅人群。保險公司不得因被保險人既往病史拒保,并保證續保。與此同時,保監會發布的《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醫療保險的保險金額不得低于20萬元,對首次帶病投保的,可以適當降低保險金額。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不得低于80%。醫療保險簡單賠付率低于80%的,差額部分返還到所有被保險人的個人賬戶。
“這就是說,保險公司從這項業務上可能盈利的上限較低,而可能虧損的錢卻看不到明確的界限,隨著保險公司業務規模不斷做大,今后投保人發病的情況可能越來越多,而保證續保的規定則可能給險企長期經營帶來壓力。”上述研究人士表示,這也是險企抱著探索態度前行的重要原因,采取團體承保、嚴格核保等措施都是為了從長遠防范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