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身險市場,各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拳頭產品,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誰將成為“保費王”備受關注。截至4月30日,非上市保險公司2016年年報披露大限到期,年報中公布了各家公司保費收入前五名保險產品的經營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最新統計發現,結合此前公布的上市險企年報,在人身險市場新單標準保費排名前十的公司中,“老三家”國壽、平安和太保占居了7個席位,其中太保壽險2014年推出的金佑人生終身壽險表現不俗,新單標準保費收入一舉奪冠。
“老三家”7款產品入圍前十
北京商報記者對2016年壽險公司保費收入排名前20名的險企進行統計,并將各公司保費收入前五大產品按新單標準保費分別排序。在以新單標準保費收入為基準排名的前十產品中,壽險“老三家”太平洋人壽、中國人壽和平安人壽分別有3款、2款和2款產品入圍,合計占據了7個席位。
其中,新單標準保費收入最高的是太平洋人壽推出的金佑人生終身壽險(分紅型)A款(2014版),新單標準保費收入531.53億元,遠遠高于其他產品;排名第二的中國人壽推出的國壽鑫福年年年金保險,新單標準保費收入為183.72億元;平安人壽推出的平安福終身壽險排名第五,新單標準保費收入為92.68億元。
前十名中除“老三家”以外的其余3款產品分別是泰康人壽的泰康鑫享人生年金保險(分紅型)、新華人壽保險的福享一生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和健康無憂C款重大疾病保險,它們的新單標準保費收入分別是60.53億元、45.88億元、45.45億元。
分紅型、兩全型平分秋色
不難看出,在排名前十的產品中,分紅型保險和兩全保險是最為熱門的保險產品,而年金保險依舊是壽險中的中流砥柱。涉及到分紅型以及兩全型的產品各有4款,涉及年金保險的有3款,涉及終身壽險的有2款。
所謂分紅型保險,是指保單持有人可以分享保險公司經營成果,每年有權獲得建立在保險公司經營成果基礎上的紅利分配;而兩全保險又稱“生死合險”,被保險人在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期間內死亡,或在保險期間屆滿仍生存時,保險公司按照保險合同約定均應承擔給付保險金責任。其中,平安人壽推出的平安尊宏人生兩全保險(分紅型),結合了兩全保險和分紅保險的優勢,創造了保費奇跡。
值得一提的是,新華保險的健康無憂C款重大疾病保險,作為一款健康險躋身新單標準保費收入前十名,并于第十三屆財經風云榜中榮獲“年度值得關注保險產品獎”以及首屆2016年中國保險業方舟獎中的“值得信賴保險產品方舟獎(壽險類)”,值得業界和消費者關注。
保險責任推陳出新
北京商報記者對比了新單標準保費排名前十名產品的保障責任范圍。作為壽險產品,身故保險金不可或缺,10款產品全都提供不同比例和保額的身故保險金。需要指出的是,太平洋人壽的3款產品,在身故保險金基礎上增加了全殘保險金。分紅保險承諾享受保險公司分紅收益以及兩全保險中包含的滿期保險金是必不可少的。年金保險中,中國人壽的國壽鑫福年年年金保險和新華保險的福享一生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分別提供每年15%和20%的年金。
在產品創新方面,新華保險的福享一生終身年金保險(分紅型)和中國人壽的國壽鑫豐新兩全保險(A款)除了基本的保障范圍之外,特別增加了意外傷害身故豁免保險費的條款;太平洋人壽的安行寶兩全保險則另外提供長達20年甚至30年的高額意外保障,交通工具意外、航空意外、重大災害均包括在內。另外,新華保險的健康無憂C款重大疾病保險不僅包含了身故保障金,更有60種重疾和15種輕癥疾病的保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