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365訊(編輯 錢多多)近期,網貸平臺2017年財報披露,平臺呈現年化利率逐漸下降、小額分散、借款周期偏長等特點。在持續增長的高利潤背后,“如影隨形”的是逐步攀升的逾期率和壞賬率。但通過中國互金協會披露服務平臺可以看出,80家機構披露的項目逾期率和金額逾期率均為零。
距離備案大限不到三個月了,大部分P2P平臺在積極整改。然而,在信披環節,多數平臺則是遮遮掩掩。用“猶抱琵琶半摭面”來形容平臺的逾期率最恰當不過。
逾期率為0的秘密
相較于傳統銀行,網貸行業借款人的風險更大,之所以出現逾期率為0,很可能是網貸平臺選擇性地“模糊”了該重要數據。
眾所周知,網貸平臺借款門檻較低,多數借款人因為在銀行高門檻的審核未通過后,再到網貸平臺解決自己的融資需求,這也說明了網貸平臺的借款人優質性要低于銀行。因此,在借款資質上也會大打折扣。
銀行對接的一流的資產,有的銀行的逾期率甚至超過了2%。現在這些平臺卻說他們的逾期率為0,你敢相信嗎?
其實,逾期率為0的平臺可能有幾種情況:
一是平臺通過風險保證金墊付的方式,消除了逾期率。
多數平臺設立的風險準備金,多是為發生逾期的債務提供的墊付資金。這部分已經墊付的逾期也不會統計到平臺逾期總金額中。
二是平臺與小貸公司合作,由小貸公司承擔。
目前不少平臺選擇與小貸公司合作,這些平臺只負責發布小貸公司信息,如果發生金額逾期,由這些借款機構承擔,平臺在統計時沒有將這部分金額計算為平臺的逾期。
三是逾期時間沒超過合同約定的寬限期。
沒有償還的款項多久才算逾期?多數平臺對此并沒有詳細說明,互金協會也沒有對該標準做統一規定。此前有媒體報道稱,宜人貸把15天-90天未償還的借款項目視為逾期,那么,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借款出現還款,就不會計算在內。可見,平臺給了借款人逾期還款的可操作性空間。
四是金融風險的滯后性
逾期是在貸款到期后才會發生的。不少長周期的貸款是以分期還款的方式還款的,但當某一期金額逾期時,P2P平臺不把當期應還金額算作逾期的情況,這樣的計算方式無形中掩蓋了其當前的逾期風險。
為何不公布真實不良率?
雖然現在監管出了新規,要求平臺公布借貸逾期率、借貸壞賬率,但單純出一份規定,沒有強有力的監督和懲罰,基本等于零。
更重要的是投資人對逾期和不良借款的認識不足,在P2P平臺投資的出借人,大部分沒有專業的投資知識,一旦看到平臺有任何的負面信息,就會恐慌、擠兌、提現、或者進行資產轉移,而平臺為了留住客戶,只能盡量避免發布負面信息。
如何看待逾期?
1、切記過度恐慌,積極了解真實情況。
首先與平臺直接聯系溝通,積極了解真實情況,認真了解合同內容項,尤其是關于逾期內容不符,切忌過度恐慌造成不理智的行為。
2、豐富投資知識,捋清投資策略。
多去嘗試獨立思考,并主動向“老司機”學習相應知識,自己也要注意多多收集這方面問題與案例;千萬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藍子,要有自己清晰的投資策略。
綜上所述,逾期這件事兒可以說是常事,但投資人也要多張個心眼,選擇平臺時多看平臺的資質與以往業務狀態。如果經常碰到逾期情況,就考慮還要不要繼續投這家平臺了。想了解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