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阿里巴巴在浙江成立了第一家網絡小額貸款公司,但在之后幾年里,這一業態一直游離于主流視野之外。
2014年前后,以租房分期、3C分期為代表的場景金融業務開始出現,但這些看得見天花板的業務并沒有引起主流機構的重視。隨著用戶逐漸積累,低頻的消費金融業務不能再滿足公司的發展需要,一些平臺便開始針對性開發小額現金貸產品,現金貸隨之崛起。在去年,大量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依靠現金貸業務一夜翻身。
陡增的市場也成就了一批行業的“送水工”,導流網站融360遞交招股說明書時,CEO葉大清在公開信中稱,產品的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了9000萬,而僅僅2014年底,融360的注冊用戶還只有210萬。
監管在期間并非毫無動作。今年上半年,銀監會就曾下發《中國銀監會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要做好現金貸業務活動的清理整頓工作。但市場走向并沒有為當時的文件所動,到了下半年,便迎來了業界嘖嘖稱奇的現金貸的上市年。
“從ICO開始,監管的反應就越來越快。文件最后一條是每月5號上報整改情況,這是非常執行層面的事了,肯定沒得玩了。“上述合伙人稱,“一夜回到解放前。”
面臨政策層面和市場層面的雙重壓力,部分現金貸公司開始選擇出海東南亞,那里市場廣闊、獲客成本很低。也有平臺開始收縮規模,布局新的業務。隨著預期中各地方細則的陸續公布,現金貸的潰退不可避免,參與其中大大小小的貸款超市、導流網站也很難獨善其身。
與之對應,頭部的公司則開始加快上市進展。在拍拍貸和趣店之后,另一家以校園分期起家的互金公司樂信已經遞交了招股說明書,玖富集團和陸金所也在之前傳出上市消息。
“金融科技從業者不能抱有幻想,期待黑天鵝事件不發生。而是應該認清形勢,遵守規律,豐收季就要做好過冬準備。”點融網的聯合創始人郭宇航此前撰文稱,這家公司在不久前宣布了新CEO的任命,消息稱他們將在香港尋求上市。
上月17日,在一場公開活動中,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吳震表示,技術監測發現,目前從事現金貸業務的平臺多達2693家。
按照業內的預測,隨著更多監管細則的落地,他們中的90%也許都將消失。想獲取更多財經資訊,請關注財經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