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解到,現在對現金貸平臺而言,拖垮他們的不是那些原本就沒打算還錢的老賴,而是那些由于杠桿加的太多,多頭借貸的用戶被迫變成的“老賴”。
“現金貸行業共債現象嚴重是所有平臺默認的‘潛規則’。”但付力坦言,目前受迫于政策壓力,不少現金貸平臺紛紛縮量,甚至有部分平臺直接停止放款。而由于多頭借貸現象過于泛濫,一旦大部分平臺不再放款,此前“拆東墻補西墻”的借款用戶就再也沒有金主可尋。
現金貸平臺的每一筆壞賬背后都有一個不可不說的故事。
記者通過上述現金貸平臺催收團隊提供的逾期未還款的“優質用戶”名單中認識了夏天(化名)。
這個94年的小伙子17歲就隨著同鄉人從四川背井離鄉到北京打工,從服務員到餐廳幫廚,從送快遞到送外賣,他踏遍了互聯網的每一個風口。
他也是現金貸平臺眼中的藍領優質用戶——年紀低于40歲、有著超高消費欲望、有較為穩定的固定收入、芝麻信用分良好、無逾期記錄。
“但是借貸就像吸毒,一旦染上了便很難戒掉。”夏天坦言。
他和很多現金貸借款用戶一樣,有一本記賬本,上面記錄了和他發生關系的七家借貸平臺。和網上那些動輒向幾十家借貸平臺借款的“老司機”相比,他還只是個“小白”。
一位提供第三方數據的公司負責人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在他們的統計中,目前有近30%的現金貸借款用戶裝了20個以上的借貸類APP,并且在監管文件下發后這個比例迅速增高。
對于這一現象,夏天似乎并不驚訝,“都是被逼的”。
“我最近又新下了好幾個借貸APP,是想趕緊還錢。一方面,已經借貸的平臺都催著還款,金額已經超過了我一個月的工資;但另一方面,目前所有平臺都在收緊放款,在新的平臺基本已經借不到錢了。”夏天談到。
在這樣的情況下,夏天也無奈成了“老賴”。
“實際上,從數據和用戶行為表現來看,夏天是一個優質老用戶。他在我們平臺已連續7次借錢,并且沒有逾期現象,如果不是現在資金鏈斷裂,我們預判他應該會繼續正常借款還款,但現在的客觀情況和主觀情況都不允許他繼續還錢借錢。”付力表示。
還準備還錢嗎?
夏天回答得也夠坦白:“現在,既然政策已出臺,現金貸平臺不能再放款,我也不打算還錢了,還了錢再也借不出來。不管催收員再怎么打電話,我接了電話也不會還錢,我讓我家里人都不要接陌生人電話。按照網上人的說法,再催幾個月他們也就放棄了。”
實際上,夏天的選擇也是目前大多數多頭借貸用戶的現狀,部分平臺壞賬突破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