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客幣,可以簡單理解為虛擬數字代幣的一種,因最早源自下載軟件迅雷的“玩客云”,也有人稱其為“迅雷玩客幣”。
變化出現在2017年年中,隨著迅雷新任首席執行官(CEO)陳磊的到來,開展了一場區塊鏈試驗,在美上市的迅雷迅速成為“區塊鏈第一股”。玩客云是這場區塊鏈試驗的核心。2015年,迅雷曾推出推出星域CDN(內容分發網絡)技術和賺錢寶。簡單解釋是,用戶購買迅雷賺錢寶硬件,成為星域CDN的一個個小節點不斷上傳數據和資源,再通過迅雷平臺分發,與其它有需求網絡用戶共享,并獲得部分的分成收益。
而玩客云,在一些資深玩家看來,就是“賺錢寶”產品+區塊鏈升級——用戶購買玩客云硬件,共享寬帶,貢獻閑置空間、資源。相應的,獲得更大云存儲空間等之外,更可以獲得玩客云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虛擬數字資產——玩客幣。
在玩客云,官方介紹玩客幣是原生數字資產,總量12億枚,自10月12日起每日產出164萬枚,每365天產出量減半,作為一種獎勵代幣,它可以在迅雷整個生態中,換取更多其它增值服務。這樣一個閉環設計看起來很美——迅雷、用戶、寬帶運營商三方利益共贏,然而,在這個生態鏈條里,僅僅數周之后,一個圍繞“玩客幣”的生產、交易的完整產業鏈條快速衍生,并成長起來。
生產環節相關的是“礦機”和“挖礦”。不同于比特幣高算力非常耗電——生產比特幣的“礦場”不少分布在國內煤電能源城市鄂爾多斯和水電富地川藏邊地,玩客幣“礦機”,也即玩客云及相關硬件設備,主要是對寬帶要求高。在記者獲悉的數個小型“礦場”,地點分布于河南鄭州、安徽合肥、浙江溫州的省市內工科類的高等院校、科技園區內。
“挖礦”玩家自稱“礦工”。資深礦工老石的“礦場”位于鄭州市區西三環——在那里,他可以低價拿到高速寬帶,不僅自己有礦機挖礦,還負責托管至少400臺礦機。每條寬帶線掛2至5臺玩客云,一條線托管費3200元/年,礦機放在地下室,只需要遠程監控挖幣。
在某電商平臺上預售價338元的礦機,自今年9月份發售以來,已經一機難求;幾乎每天都有人不斷喊出5倍以上的溢價購機,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部分礦機價格飆至3200多元。
迅雷官網顯示,截至11月26日午間,已預約玩客云人數已達2023多萬人。第三方數據顯示,市面上至少有10萬臺玩客云設備在滿負荷工作;每臺設備每天最多可獲得16枚玩客幣。
異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