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P2P網貸行業去年8月24日出臺監管辦法以來,爭議最大的、給行業帶來沖擊最深的正是“限額令”,有悲觀者甚至將其視為P2P頭上的緊箍咒。筆者認為,無論限額令松動與否,當前行業加速合規的趨勢不變,大小平臺面臨的頭等大事還是合規,唯有盡快完成備案這一最大挑戰,才能更好地利用行業下一階段面臨的新機遇。
事實上,圍繞限額令的爭議近一年來一直沒有平息,網貸平臺無論規模大小都在積極忙于轉型,互聯網消費金融、車貸等業務領域成了搶手的香餑餑,傳統的大單模式以及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受到了較大的困擾,甚至導致一些轉型困難的平臺主動退出。
畢竟單個平臺企業最高借款100萬,共計借款500萬的限制對中小企業的而言并不解渴,而不少中小企業無法滿足傳統金融機構的融資標準,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久拖不決,不但不利于企業自身發展,更有損于國民經濟。
如今中小企業已發展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堅實基礎。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60%,上繳利稅的50%、發明專利的65%、企業技術創新的75%以上和新產品開發的80%以上都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增速放緩、生產要素成本上升、市場低迷的宏觀背景下,中小企業的發展面臨著重重困難。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困擾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重要障礙。造成這些困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說企業規模小,效益不穩定,難以形成對信貸資金的吸引力;管理中存在許多薄弱環節,抗風險能力弱;規模小,能抵押的資產少,融資擔保難等等。互聯網金融企業能夠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有利幫助,有效降低門檻、破解難題、提高效率、促進發展,這是在網貸行業十年發展歷程中被多次證明過的,一旦傳聞得到坐實,限額令松動之后,一些地方監管單位擬大幅提升限制額度,單個平臺個人20萬提高到100萬、企業100萬提高到500萬,這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相當解渴,甚至可以說是暖風勁吹。
目前網貸平臺面臨著限額條款的制約,這使得我們在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時面臨一些困難,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同行還是能夠通過交易所模式靈活地為中小微企業融資。
當前,PPmoney理財正在從兩方面積極準備,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融資。一方面要積極發展金融科技,提升平臺的技術含量和技術水平,通過信息化手段運營,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我們正在積極進行合規建設,銀行存管、信息披露等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最終我們希望能夠成為較早完成備案的大型網貸平臺,和同行一道更好地服務中小微企業,深度踐行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