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來,校園貸高額利息、暴力催收、裸條借貸等問題屢次被報道,社會影響惡劣。受到嚴厲監管。近日,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
《通知》要求從事校園網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根據自身存量業務情況,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通知》還表示要“開正門”,鼓勵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進軍校園貸市場。
不過,記者調查發現,成都的一些貸款機構仍然對校園貸持開放態度,并且他們聲稱仍然可以通過網貸機構為學生放款。
回顧
貸款買手機半年欠下20萬 銀監會暫停網貸機構校園貸
6月28日,銀監會網站發布消息,近日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聯合印發《通知》,進一步加大校園貸監管整治力度。從通知看,監管部門采取了“引進來、請出去”的方針,讓高息的網貸平臺退出校園,讓正規銀行機構進入校園為學生提供服務。同時也引導學生合理消費。
通知指出,從事校園貸業務的網貸機構一律暫停新發校園網貸業務標的,并根據自身存量業務情況,制定明確的退出整改計劃。未經銀監會批準設立的機構不得進入校園為大學生提供信貸服務。
三部門還要求抓好校園秩序管理與學生教育引導工作,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以引導學生科學理性消費。
此前的2014年,多家校園貸公司,如分期樂、趣分期、愛學貸等從iPhone等大學生鐘愛但有點“買不起”的商品切入,結合電商、地推和分期付款的優勢,迅速在全國大學蔓延。僅2014年,三家平臺在年內分別宣布已完成全國布局,且單月銷售額突破一億。
不過,大學生并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這也帶來了諸多問題。據媒體報道,去年四川某高校女生在趣分期上分期了一個蘋果6S手機,期限9個月,每個月還款600元。然而由于償還能力不夠,利息又不斷滾動,只好不斷在不同平臺借款周轉,半年時間她已欠下20萬債務。
調查
成都范圍仍可校園貸 貸一萬需交2000“手續費”
雖然《通知》讓高息的網貸平臺退出校園,不過記者發現一些機構仍然可以申請校園貸。
通過某分類網站,記者找到了位于成都市高新區的一家貸款公司,在該公司的介紹上,寫著“在校或畢業大學生貸款、當天到賬”。該公司一位劉姓經理告訴記者,他們其實是一家中介公司,通過提供服務,讓學生可以從網貸平臺貸款。“我可以幫學生做資料,某些情況如果不符合平臺的要求,我們可以進行包裝。”他說,貸一萬元,月利率只需要1.2%,非常劃算。
不過事情可沒這么簡單,當記者提出以大學生的身份貸一萬元時,他表示實際需要從網貸平臺貸款的金額是1.5萬元。“平臺需要3000元的押金,這個可以退,另外你還得給我2000元作為手續費。”
此外,他還聲稱,如果每個月還款有難度,他可以幫忙從其他貸款平臺借款。“趕緊貸吧,那一家網貸平臺7月1日起就不能給學生貸款了。”
事實上除了網貸平臺,一些金融機構仍然對大學生開放貸款。成都另一家經營抵押貸款的唐姓經理告訴記者,針對大學生,他們的貸款額度在2000—30000元之間,年利率接近30%。
調查
網貸退出 銀行補空
實際上隨著監管越來越嚴格,從事校園貸的網貸平臺一直呈現減少趨勢。根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參與校園貸的機構有170家,涉及金額100多億。其中,P2P占100家,其他分期機構也有一小半。而在去年整治期間,65家機構陸續退出校園貸市場。
與此同時,多家銀行開始走進校園,截至目前已有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等相繼推出相應的學生貸款產品。
5月17日,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發布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互聯網信用貸款產品——“金蜜蜂”校園快貸。貸款對象是年滿18周歲在讀大學生客群。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互聯網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楊東認為,在充分了解個人行為畫像、個人征信等數據前提下,為在校生提供金融服務是合理的。《通知》將引導商業銀行放下身段、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為大學生提供更好的普惠金融服務,同時將促使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合作。
(原標題:三部委發文禁止網貸機構發放校園貸 成都仍有平臺放貸)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