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起,兩項與金融機構有關的管理辦法將會正式實施,分別為《金融機構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和《非居民金融賬戶涉稅信息盡職調查管理辦法》。這兩項新規涉及個人5萬元以上大額交易,以及銀行高凈值客戶,提醒相關市民注意。
而最近,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上升的消息在業內外被傳的熱熱鬧鬧,據了解,個別銀行直銷理財產品甚至已經突破7%。而銀行理財收益的上漲也帶來了一些“銀行理財崛起”“P2P完了”“寶寶壓力大”之類的偏激聲音,事實真的如此嗎?首先我們來看看目前各大銀行最新存款利率。
各大銀行最新存款利率
數據顯示,農行、建行、交行、招行的存款利率最低,其中一年期利率只有1.75%,而渤海銀行、上海銀行的存款利率則比較高,一年期存款利率為2.1%,兩者利率相差0.35%。如果有兩個儲戶分別把10萬元存在農行和上海銀行,前者一年能獲得的利息為1750元,后者能獲得的利息為2100元,兩者相差350元。相比于銀行理財,P2P理財正搶占銀行80%的市場,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也是互聯網革命下帶給人們金融福利不可阻擋的趨勢。那么銀行理財和P2P理財相對,到底哪個好呢?
銀行理財和P2P比起來怎么樣?哪個好
1、出資門檻:P2P平臺<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的起購金額高,大多數都要求5萬及以上,另一方面P2P理財門檻則很低,起投金額從1至100元不等,相對更受小理財戶的歡迎和追捧。
2、年化收益率:P2P平臺>銀行理財
據數據計算,2017年銀行理財商品年化收益率為4.3%;而P2P平臺收益相對而言高很多,年化收益率約為6%-10%。理財的目的是為了錢生錢,而從收益率這一點來看,P2P理財優于銀行理財。
3、資金流動性:P2P平臺>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普遍都是產品到期后一起結算本息,這就導致資金的流動性大打折扣;而P2P理財模式采取一次性還本付息、先息后本(按月付息、到期還本)、等額本息、等額本金等多種方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理財風險,也滿足了日常的流動性需求。
4、手續費:P2P平臺<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要求收取手續費、保管費、管理費等多種項目,無形中瓜分了理財投資者大量收益;而P2P平臺的收費內容更加簡單明了,通常僅需收取少數的充值提現手續費和服務費,甚至有些渠道連提現手續費都不收。
5、便利程度:P2P平臺>銀行理財
首次進行銀行理財需要投資者本人攜帶(本人)身份證到銀行柜臺辦理,而大多數P2P理財,只要通過網絡就可以完全處理妥當。就這一點來說,P2P理財比銀行理財更加便利,也更加節省時間。
6、項目實在性:P2P理財通明、銀行理財籠統
許多銀行理財在推銷各種理財商品時,其實大多都不曉得資金用途、收益與何掛鉤、商品危險等等,理財經理賣得稀里糊涂,客戶買得也稀里糊涂;而P2P網貸資金需求方實在的告知貸款用途和項目信息,出資者可自主鑒別和挑選網貸項目,做到了心中有數、明明白白。
7、抵押擔保:P2P理財模式有、銀行理財無
銀行理財實際是投資者借給銀行的一種信用貸款,除了銀行信用之外,沒有任何風險抵補措施和手段;P2P普遍都有借款人足值資產或高質量債權作抵(質)押,并履行抵押登記手續,同時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履行逾期代償義務,有一定的保障性。
8、安全性:P2P理財可控制,銀行理財看似安全實則不透明
如今,銀監會也允許銀行破產,這說明即便是銀行也不是百分之百靠譜的了。而銀行拿著投資人的資金到底用在了什么地方,我們并不知情,所以銀行看似安全,實則也有一定危險;對于P2P行業現在也受到銀監會的監管,并且法律法規監管已經落地,最大程度的保護投資者安全。
(原標題:7月1日起銀行最新利率表出爐 和P2P比起來哪個好)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凡本站未注明來源為"財經365"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