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流動性差的“尷尬”,隨著市場監管力度的加強,已發酵成一股“摘牌”潮。僅2017年一季度就有56家新三板企業摘牌,其中僅在3月21日當天,就有10家企業宣布摘牌。在一季度56家摘牌企業中,為轉板而摘牌的就有16家,被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而摘牌的企業有14家。
曾排在股轉中心PE機構第一位的海林投資,近日也向股轉中心提出撤銷掛牌新三板資料的申請。原因究竟何在?
監管趨緊,PE大佬日子不好過
自2016年5月27日股轉系統發布“新八條”以來,留給PE機構1年的整改期限已到臨界點。這一年,它們過得怎么樣?
據2016年財報顯示,中科招商、硅谷天堂、九鼎集團、同創偉業四大PE大佬業績都跌入低谷。硅谷天堂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9.57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1.65%;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分別為6.97億元、5.32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減少48.03%、55.40%。每股凈資產為1.35元,距離破凈不遠。中科招商的業績更為慘淡,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4.81億元,利潤總額為-4964萬元,同比減少102.97%;凈利潤為1106萬元,同比減少99.02%。每股凈資產為1.31元,同比下滑83.84%,4月26日收盤股價僅為1.01元,已經跌破了每股凈資產,市值出現了大幅縮水,僅剩109億元,而這一數值在2015年的最高峰時,曾達到1330億元。
“新八條”發布后至今已近一年,一方面,私募股權機構要想掛牌或者留在新三板的難度增加,另一方面,私募股權機構的紅利減少。監管明確表示將在融資、投資、信息披露等方面趨嚴。
“想掛牌,難度大;想維持掛牌,難度更大;想募集巨額資金,已幾無可能。掛牌紅利已經沒有了,私募機構還有必要上新三板嗎?”有業內人士表示。
增資5億,云天海林劍指大資管
放棄新三板之后,海林投資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據工商公示信息顯示,海林投資近日已成功增資5億元人民幣,全部注入云天海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海林投資”則轉入“云天海林”旗下,成為集團控股子公司。
在2016年整體市場低迷、大多同行投資收益下滑的時候,云天海林集團卻逆勢增長。據截至2016年底的財務數據顯示,該集團總資產24億元,總收入7.5億元,凈利潤相較前兩年呈倍數增長。截至目前,云天海林集團擁有近20余家子公司,業務分布于以色列、緬甸、柬埔寨等多個國家,于北京、香港、深圳等國內多個城市設有分支機構。
“集團化之后,云天海林投資集團將是一家集綜合性資產管理、定制化服務電商平臺、影視傳媒及其他服務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投資集團。未來定位于涵蓋目前自有業務以及銀行、保險、國際投貸基金、公共資產證券化平臺等全業務鏈的大資管金融控股平臺。而私募基金業務在其整個營收中所占比例將逐漸減少。”海林投資董事長王翔透露。
據介紹,金融業作為海林集團的主要發展業務,目前已經成長為覆蓋創業投資、并購整合、財務顧問、資本管理四大業務的綜合性資產管理機構。集團旗下基金總規模達到183億元,產業基金覆蓋光電、環保、文化、農業等多個領域。
在新興行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海林投資的投資風格也開始求變。除了投資東旭光電(000413,股吧)、聯創電子等傳統高科技產業上已經很成熟、規模達到一定體量的項目之外,也布局創業項目,涉及光電、影視傳媒、電子商務等眾多領域。例如,海林投資將傳統電商購物功能與高凈值客戶提前消費支付模塊加以整合,為高凈值人群搭建專屬消費平臺 “購自由”。該平臺目前云集了全球200多個奢侈品牌,與18家高端醫療、22家高端定制家裝、67家頂級豪車、私人飛機、高端美容會所展開緊密合作,形成消費產業鏈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