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139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入圍創新層。其中,69家新三板企業從“準創新層”通過申訴異議調整,最終進入創新層。本屆創新層企業凈利潤較去年有所下降,虧損企業比例有所增長。
換血幅度較大
相比去年的分層結果,此次創新層換血幅度較大,入圍企業占掛牌公司總數比例的11.79%,和去年相近。興業證券認為,創新層公司在過去一年中獲得實質性利好政策不多,但需要承擔更加嚴格的信披義務。考慮到IPO加速對新三板優質掛牌公司流失的影響,以及創新層新名單出爐對原有標準的沖擊,創新層有進一步改革的必要。不過,無論差異化政策何時推出,自下而上把控企業基本面是重中之重。
本屆創新層掛牌企業主要分布于廣東、北京、上海等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其中,廣東省的創新層企業占總數的17.73%,位列全國首位。聯訊證券指出,制造業和信息技術業繼續占據創新層的多數。其中,制造業企業在兩屆創新層企業中占比均達到4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本屆創新層企業整體凈利潤較上年有所下降。本屆創新層企業2016年凈利潤平均值為2874.15萬元,而上屆創新層2015年凈利潤平均值為4358.86萬元。業內人士表示,這主要是虧損高達36億元的神州優車進入本屆創新層。同時,本屆創新層虧損企業比例較上屆有所增長,共77家,占比6%。
80家企業去年凈利翻番
根據 Choice數據,在規定時間內披露2016年報的882家創新層企業中,80家實現凈利翻番,占已披露年報創新層企業數量的9.07%。
這882家創新層企業2016年凈利潤合計為334.91億元,相比2015年下滑7500萬元;而基礎層企業的凈利潤整體增長11%。市盈率水平方面,創新層市盈率中值為22.36,略低于新三板的23.35,為創業板企業市盈率中值61.06的36.6%。
業內人士認為,創新層業績增速不及新三板整體,部分原因在于2015年部分企業沖擊創新層導致業績高基數。總體而言,創新層掛牌企業盈利能力較基礎層更為穩健。數據顯示,2016年,在上述882家創新層企業中,57家虧損,825家實現盈利,盈利企業數量占比達93.54%。
在市場流動性都不容樂觀的背景下,企業進入創新層可能是目前最好的結果。東北證券認為,創新層吸引力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