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阿里股票在美股中可謂萬綠叢中一點紅,其2018財年第一季度業績亦格外亮眼:當季收入501.84億元人民幣(折合美元74.03億),同比增長56%,其中核心電商業務收入為人民幣430.27億元(63.47億美元),同比增長58%。亮眼的業績引得金融大鱷和對沖基金大佬紛紛增持阿里股票。
8月17日晚間消息,阿里巴巴(NYSE:BABA)今日發布了截至2017年6月30日的2018財年第一財季財報。(注:阿里財年與自然年不同步,從每年的4月1日開始,至第二年的3月31日結束。)
本季度收入達人民幣501.84億元(74.03億美元),同比增長56%。其中,核心電商收入加速鞏固領先優勢,天貓在B2C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平臺付費商家數量及平均支出均創歷史新高。核心電商業務收入達人民幣430.27億元(63.47億美元),同比增長58%。
主要核心業績:
本季度收入達人民幣501.84億元(74.03億美元),同比增長56%。
中國零售平臺上年度活躍消費者達到4.66億,約為中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移動月度活躍用戶更高達5.29億,較2017年3月增長2200萬。
核心電商業務收入達人民幣430.27億元(63.47億美元),同比增長58%。
國際零售業務季度收入達人民幣26.38億(3.89億美元),同比增長136%。
云計算付費用戶數量首次超過100萬,較前一季度增加13.7萬。
菜鳥平均每日協助中國零售平臺投遞5500萬個包裹,去年同期為4200萬個。
作為新零售主陣地,天貓實物商品的交易總額(GMV)同比增長49%,時尚服飾、消費電子、快速消費品等核心品類表現強勁,再度推升了GMV的增長。
今年以來,阿里巴巴股價已大漲超過70%,在過去一年,漲幅更是超過80%。就在本月,阿里巴巴成為亞洲首家市值超越400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用“強勁開端”來形容本季度的業績表現,而背后的推動作用與基礎搭建,即來自于新零售戰略的加速推進,與市場對新零售戰略巨大價值的加速發現。
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2300家典型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4.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3個百分點,零售企業營業利潤和利潤總額增速同比分別提高7.8和14.3個百分點,回暖態勢凸顯。
索羅斯等多家對沖基金大幅增持股票
多家外媒報道稱,索羅斯、DavidTePPer等全球最富有的對沖基金大佬紛紛在二季度大手筆增持阿里巴巴股票,其中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大舉增持阿里巴巴近八成。
周一公布的最新基金經理持倉報告13F顯示,索羅斯二季度新增19萬股阿里巴巴,增幅近80%。基金投資者丹尼爾·勒布(Dan Loeb)旗下的Third Point基金新增450萬股阿里巴巴,約合6.3億美元。大衛·泰珀(David TePPer)的Appaloosa基金新增阿里巴巴369萬股,價值5.205億美元。斯坦利·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的Duquesne基金二季度增持71萬股阿里巴巴股票。
ThirdPoint屬于美國基金大佬DanielLoeb旗下,該基金在過去6年間歇性地投入阿里巴巴,取得了可觀回報;Duquesne是億萬富翁StanleyDruckenmiller設立的對沖基金。
StanleyDruckenmiller是公認的索羅斯最成功接班人,全球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他的基金也增持了71萬股阿里股票。
13家新三板公司有阿里身影
據不完全統計,新三板上一共有13家公司有阿里巴巴的身影,集中在信息技術、可選消費、日常消費三個領域。
其中,百勝軟件、如涵控股、恒大淘寶獲得的投資均過億。
百勝軟件主營業務為現代企業管理軟件的研發、銷售、實施及服務。2016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0億元,凈利潤30.18萬元,每股收益0.01元。百勝軟件稱,通過向阿里軟件定向發行,旨在整合百勝軟件在現代企業管理軟件研發、銷售、實施及服務等方面的行業資源,結合阿里軟件自身的相關資源,以期實現優勢互補,共同提升經濟效益與行業知名度。認購后,阿里軟件將合計持有百勝軟件26.67%的股份,成為百勝軟件的第一大股東。
如涵控股通過展現女生的各種生活方式,包括穿著、化妝、旅行、運動等,其孵化的網紅能夠依靠自己的個人魅力吸引粉絲引導流行。公司有自己的一套時尚紅人篩選機制,包括面試、筆試和考察期,各項指標達標之后才會去投入和孵化,跟蹤個人發展再將資金分批投入。阿里巴巴出資3億元,認購如涵控股311.11萬股,占如涵控股總股本的9.58%,認購完成后,阿里巴巴位列如涵控股第四大股東。
結束語:阿里巴巴2018財年第一財季財報格外亮眼,金融大鱷紛紛增持阿里巴巴的股票,這極大地增強了人們對于阿里巴巴未來發展的信心。同時,這種信心也會傳導至阿里巴巴所投資的新三板公司,對這些新三板公司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