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場中,中國是一個例外,股票停牌的案例太多。”
2017年7月31日,路透社援引MSCI公司董事總經理謝征儐的觀點報道指出,MSCI正在密切觀察222只即將在2018年納入新興市場指數的A股。
報道中,謝征儐稱,如果MSCI發現一家公司停牌超過50天,將會把它從指數中移除,而且在至少未來12個月內,都不會把它重新納入指數之中。
據澎湃新聞消息,這項12個月的移除規定,并不是國際市場的通用規則,將僅針對中國的上市公司;其他市場停牌時間很長的股票,一旦恢復交易,可立刻重獲審核機會。
實際上,停牌問題,是A股連續四年闖關MSCI的最大障礙之一。北京時間2017年6月21日凌晨,A股終于獲得MSCI的準入證。然而,時隔不過一個月,MSCI又針對停牌過久的A股股票發出禁令。
A股3.11%股票停牌超過三個月
新三板在線統計發現,截至2017年8月1日,A股3311只上市股票中,共有262只處于停牌狀態,其中103只股票的連續停牌天數(自然日)不少于90天,占A股全部上市股票的3.11%。
尤其是,到8月1日,*ST新億、*ST華澤、中環股份和*ST愛富等4只股票的停牌天數已經超過440天。而這四家公司的股東戶數分別是3.27萬戶、6.11萬戶、10.33萬戶、4.6萬戶。目前,在這些股票處于長期停牌狀態下,數萬戶投資者算是被“套牢”了。
與A股相比,早就納入MSCI指數的港股目前共有2072只股票,停牌時間在90天以上的有57只,其中42只停牌時間超過一年,天然乳品(00462.HK)、群星紙業(03868.HK)等6只港股停牌時間甚至超過2000個自然日。
長期持續停牌,使投資者交易權嚴重受損。正如謝征儐近期所言,“在自由市場,投資者希望可以進,也可以出,即使是市場下跌了,他們也希望可以出來;但如果股票停牌的話,投資者就沒法出來。”
針對停牌問題,上周五(7月28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將不斷完善上市公司停復牌制度,強化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停復牌的一線監管,在保障停復牌功能順暢發揮的同時,引導上市公司審慎行使停牌權利,維護市場交易的連續性和流動性。
值得一提的是,就上市公司“隨意停、籠統說、停時長”的停牌頑疾,證監會于2016年5月發布上市公司停復牌業務指引,并于當年9月修改《關于加強與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相關股票異常交易監管的暫行規定》、《關于規范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若干問題的規定》等規范性文件,旨在解決停復牌中存在的問題。
新三板停牌秀:“不能復牌,否則王冠會掉”
在A股市場的停牌“示范”下,作為新興資本市場的新三板也“如法炮制”。
新三板在線統計發現,截至2017年8月1日,包括A股退市股票在內,三板市場共有11346只掛牌股票(新三板股票11285只),其中701只處于“連續停牌”狀態,停牌時間不少于90天的股票有372只。
其中包含38只老三板股票。如金馬5(400028.OC)、國瓷5(400055.OC)、斯達5(400033.OC)等自2014年就開始停牌,如今停牌時間已經超過了1000個自然日。這些處于破產重整中的公司,停牌理由多是“刊登重要公告”、“重要事項未公告”或是“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
老三板的股東戶數眾多,佳紙1(400053.OC)股東戶數最少,有4025戶,而 長油5(400061.OC)的總戶數最多,達11.92萬戶。對于這些股票的投資者而言,最期盼的無非是公司經過重整后重新上市,屆時其才有“解套”機會。
而在新三板股票中,停牌時間最長的要數九鼎集團(430719.OC),其自2015年6月8日宣布“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以來,截至今年8月1日的停牌時間達786個自然日。
至今,九鼎集團的重大資產重組——擬以現金106.88億港元收購富通亞洲控股100%股權的交易案——仍未獲監管層審批通過。
現在,除了重大資產重組原因外,九鼎集團的停牌理由還有,“公司按照《關于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項的通知》對下屬私募業務板塊進行了自查,因股轉系統還將進一步研究明確掛牌私募機構自查整改報告的具體內容與格式、自查整改條件的計算口徑等問題,掛牌私募機構自查工作尚未結束。”
值得一提的是,該股票的股東總戶數達3206戶,在整個新三板市場中排名第七位。對于類似九鼎集團這樣的掛牌PE投資者來說,還面臨著未來未通過自查整改而被摘牌的風險。或許,對于監管層來說,這也是個難題。
不過,持續停牌或許給九鼎集團提供了“避風港”,躲過了新三板市場下行、PE行業市場監管等幾重“風暴”。該機構目前的總市值仍停留在2015年6月8日的高位1025億元,保持新三板市場唯一的千億市值股地位。
對此,有市場人士曾調侃道,“不能復牌,否則王冠會掉”。實際上,同樣是掛牌PE公司,處于交易中的中科招商(832168.OC)、信中利(833858.OC)等已經經歷了三板市場的幾輪漲跌。
但是,呆在“避風港”仍躲不了監管。7月28日,九鼎集團因境外子公司發行美元債券事宜,收到股轉系統的問詢函。一周前(7月21日),其還收到監管層的年報問詢函。
“持續停牌”中默默期待:投資者刀尖上舞蹈
除了九鼎集團這樣的金融機構外,鋼鋼網(831277.OC)、海容冷鏈(830822.OC)、參仙源(831399.OC)等新三板股票的停牌時間也都在600個自然日以上。
整體而言,新三板在線分析發現,掛牌公司停牌第一大原因是“刊登重要公告”(截至8月1日停牌的公司中有149家因為這個原因)。其次,“IPO受理”則是超過80家掛牌公司停牌的理由,海容冷鏈、阿科力(已過會)等便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停牌632個自然日的海容冷鏈并不是因為IPO受理停牌時間最長的,百華悅邦(831008.OC)、湘佳牧業(831102.OC)已經分別停牌了742、735個自然日。目前因為IPO受理停牌時間最短的安聯銳視(833645.OC),也有92個自然日。
此外,“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是新三板掛牌公司停牌的第三大原因,九鼎集團、鋼鋼網等都屬于此類。今年7月25日,鋼鋼網稱,終止第三次股票發行方案、終止認購首鋼股份定增股的重大資產重組,“但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終止,尚需股東大會審議,且鋼鋼網未于2017年6月30日前披露2016年年度報告,為了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股價異常波動,鋼鋼網股票將繼續暫停轉讓,直至終止掛牌”。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7月掛牌新三板以來,鋼鋼網的股東戶數從最初的5戶增加至目前的17戶。如今,在該公司重組失敗且面臨摘牌風險下,國信證券等外部投資者或許得和公司高管好好“談談”了。
同時,科菲特(837367.OC)等19家掛牌公司因為“擬終止掛牌”停牌時間超過90個自然日。漢鎰資產(831796.OC)等37家公司的停牌原因是“未如期刊登定期報告”,品尚匯(833788.OC)等13家公司因為“重要事項未公告”而停牌。而力思特(831781.OC)因為“交易異常波動”目前已經停牌128個自然日。
要補充的是,這些持續停牌的新三板掛牌公司中,股東總戶數不少于50戶的多達135家。其中,以九鼎集團為代表的98家公司股東總戶數超過100戶。顯然,在投資者心目中,這些新三板股票稱得上優質投資標的。
類似江蘇中旗、拓斯達、三星新材、光莆電子、新天藥業、艾艾精工、佩蒂股份等新三板企業成功轉板至A股上市、各類股東賺得“盆滿缽滿”的案例,激勵投資者在“持續停牌”中默默期待。
然而,即便是IPO受理的股票,也或許會重現邁奇化學那樣撤回IPO文件、股票復牌后出現的股價暴跌局面。
新三板停復牌制度待細化與完善
對于新三板投資者而言,這些“持續停牌”的掛牌公司可能有巨大的回報空間,也不得不時刻準備承受巨大的投資損失。
實際上,相對于A股市場,新三板企業的停復牌機制更加“方便”。新三板在線了解到,新三板的停復牌基礎規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暫停與恢復轉讓業務指南(試行)》(下稱《指南》)——發布于2015年11月27日。
與此同時,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業務規則(試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非上市公眾公司重大資產重組業務指引(試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票異常轉讓實時監控指引(試行)》等文件中,股轉系統也有針對性規定。
但這些規則均只是概括性要求了停復牌情形、申請流程,并未就對相應掛牌公司提出具體的時間限制和信息披露要求。事實上,從時間上,只是規定了“掛牌公司應明確恢復轉讓的最晚時點,且暫停轉讓時間原則上不應超過3 個月”。
而掛牌公司在申請股票延期恢復轉讓時,并不需要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僅需要掛牌公司提交申請文件、由其主辦券商審查并出具審核意見后提交全國股轉公司即可。
整個流程可謂十分方便,卻也可能給掛牌公司隨意停牌留下空子。這中間,投資者更是一點話語權也沒有,中小股東只能看著公司一路停牌“干著急”。
如今,在證監會加強A股停復牌管理制度時,新三板這個新興資本市場也應該進行制度完善,避免A股以往個別“不好的頑疾”重現在新三板市場。
(原標題:新三板“任性停牌”之最:“不能復牌,否則王冠會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