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財經 IPO從嚴審核,嚴防業績變臉是重點
IPO常態化的基礎上對擬上市公司從嚴審核,讓優質公司優先上市,將為二級市場帶來更優質的投資標的。
在過去相當長時期內,市場對新股發行最大的擔憂就是欺詐上市。由于處罰不嚴,少數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為達到上市目的聯手造假,對市場造成極大傷害。
目前,隨著嚴監管的到來,公司明目張膽的造假行為和欺詐上市大為收斂,很少有公司再敢鋌而走險。
在欺詐上市、虛假披露等“帶病過會”行為基本杜絕的當下,筆者認為IPO審核的焦點應轉移為防止新股業績變臉。新股業績變臉不乏公司經營和季節性因素,但確有相當部分公司屬于主觀的業績操控行為,部分企業通過關聯交易、放寬信用政策、調整折舊、壞賬計提以及人為壓低員工薪酬、廣告費等企業必要支出費用的方式,來調整企業利潤、粉飾業績。
尤其是一些公司上市前為闖關IPO“沖業績”,讓經銷商和關聯客戶大肆采購囤貨,讓相關公司幫忙做高業績。不少公司在招股書中最近幾年業績呈現100%以上高速增長,業績亮麗,每股收益高達幾元。但上市之后沒幾個月,即突然公告業績預減預虧,從而使得股價閃崩,令投資者虧損累累。
在投資實踐中,這種行為最為市場詬病,也最為投資者痛恨但又無可奈何。年初受到追捧的大牛股樂心醫療業績變臉后股價遭遇腰斬,就是如此。
監管層多次表示要嚴把上市公司入口關,完善IPO現場檢查等工作機制,依法嚴格審核、嚴格監管,防止企業帶病上市。截至7月25日,7月內有44家企業上會審核,其中5家企業被否,2家企業暫緩表決,發審通過率為84%。此前,6月的通過率為69%,降至年內新低,全月有12家企業未能通過發審會。
新股業績變臉作為一種現象級問題,根本原因在于過去IPO規則要求擬上市公司需有連續盈利,盈利水平越高,發行定價也能水漲船高,發行制度造就了公司的趨利行為。因此發審委在持續盈利能力的審核中,需要特別注意此類業績突增的公司高成長是否能夠持續,財物數據是否真實,是否存在關聯交易。
次新股業績變臉,不少確實是行業因素、季節性因素或其他不可抗原因導致業績下滑,且在招股書中已經提示了風險。
但不可否認,IPO沖業績造成的業績變臉也不同程度存在,并且可能已經成為部分公司和中介機構的潛規則。
治理這一多年來為害市場的癬疥之疾,需要多管齊下。IPO現場抽查,對抽中撤回材料的公司進行問責。業績大幅變臉、虧損的公司,一律禁止各類原始股東在虧損年度減持。變臉嚴重、投資者反響較大、媒體強烈質疑的公司,應對公司進行后續調查。有嚴重問題的,追究發審委員、上市公司高管、中介機構的責任。
以上就是新三板財經,更多財經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IPO從嚴審核的重點是嚴防業績變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