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轉身轉板IPO,是絕大多數掛牌新三板企業的夢想。總部在廣州、首家掛牌新三板的保險公司——眾誠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誠保險”)也不例外。近日,眾誠保險相關人士“高調”表示,將在五年內實現IPO轉板,引發行業熱議。不過,《投資快報》記者觀察到,即便背靠廣汽集團(15.24 +10.27%)這樣的有錢“老爹”,眾誠保險連續6年虧損的現狀,讓業內多認為其IPO闖關前景難言樂觀,需要跨過的障礙可不是一般的少,幾乎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從180億到39億
新三板市值大幅縮水
據報道,近日,眾誠保險總裁吳保軍在對廣州第六屆金交會上高調對媒體透露,目前已開展公司IPO路徑研究,選定合適的方案,為早日轉板創造良好條件。
資料顯示,眾誠保險于2011年6月成立,注冊資本金5億元,是國內首家由多家汽車集團發起成立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2016年8月,眾誠保險在新三板敲響掛牌的鐘聲。
因新三板具有股票協議、做市轉讓、定向增發、發行債券和優先股等多種融資渠道,最大程度地便利企業融資,眾誠保險在這方面“嘗到了甜頭”。2016年11月29日,眾誠保險計劃發行股份不超過7.69億股,預計募集資金不超過13.14億元。根據眾誠保險去年12月16日的《募集資金用途變更的公告》,變更后的募集資金9.3億元用于補充資本金,保持公司償付能力充足,1.8億元用于參與大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續的增資等。對于認購資金,眾誠保險曾對媒體透露:其中3.15億股由廣汽認購,另外4.5375億股通過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公開招募投資者。我們已經和不少機構有過商談,預計最終的價格和結果近期會定下來。
除了獲得便利的融資,眾誠保險今年5月12日還以單日成交金額3450萬元創下了公司掛牌以來的成交額峰值。自掛牌以來,成交最高價一度達到12元,按此價格計算,當時公司市值達180億元。以7月3日收盤價計算,眾誠保險市值大約為39億元。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稱,掛牌新三板的確能夠給保險公司的規范化運作等方面帶來好處,同時企業的品牌形象得到肯定,對未來發展有相當大的益處。而即將推出的轉板制度,更使新三板中具備轉板創業板、主板潛力的企業有望首先受到資本的青睞。
轉板分析:
連年虧損成硬傷
競爭激烈 夢想遙不可及
盡管眾誠保險在新三板嘗到了掛牌的甜頭,但是主板IPO還存在很多變數。
按照公司上市IPO的財務條件要求,發行人應當符合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3000萬元。而眾誠保險已經連續虧損六年,虧損額累計為4.9億元,實現扭虧為盈是眾誠保險五年內轉板IPO需邁過的第一道坎。
年報數據顯示,2011-2016年,眾誠保險分別虧損4013.1萬元、5808.5萬元、1億元、1.7億元、8267.5萬元、3297.4萬元。今年一季度延續這一虧損狀態,虧損額度為87.43萬元。對此,眾誠保險對媒體曾表示,我們希望今年能夠盈利,2021年彌補開業以來的累計虧損。如果從今年開始連續實現盈利,眾誠保險沖擊主板還至少需要到2020年。眾誠保險也表示,計劃在五年內實現IPO轉板。
在進入新三板之初,眾誠保險就曾在相關風險提示中指出,由于公司成立不久,一方面需要在品牌建設、市場擴展、保險營運和客戶服務建設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費用;另一方面由于保費收入處于快速增長期,根據保險行業會計核算規則,公司需提取較大比例的未到期責任準備金,從而對公司損益表產生不利影響。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相比,公司的綜合成本率、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均屬于較高的水平。公司將綜合成本率、綜合賠付率、綜合費用率降至行業平均水平,爭取盡快扭虧為盈。
事實上,除了連年虧損的“硬傷”外,轉板IPO的外部環境也成為眾誠保險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據證監會6月29日公布的IPO排隊名單顯示,目前正在IPO排隊審核的新三板轉板企業有110家,占比18.36%。宋清輝認為:“當前,市場信心漸增,新三板交易技術、初步分層等基本成熟,隨著新股發行節奏的提速,新三板公司轉戰A股IPO盛宴已經開啟。整體而言,轉板所需的外部環境和時機已經基本具備,轉板IPO可行性勢必將會大大提高。”然而,對于大多數公司來說,沖擊IPO的夢想或許仍然遙不可及。根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成功從新三板轉板IPO的公司只有17家,且都屬于新三板內的優質公司。由此可見,想從新三板轉板IPO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車險費改帶來挑戰
“伴隨著國內汽車銷量增幅逐漸轉為低速增長,預計車險業務增速也將趨于平緩。”宋清輝分析稱,加上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眾誠保險等中小型保險公司面臨著嚴峻的市場形勢,其IPO闖關前景不容樂觀。
年報顯示,眾誠保險在2016年全年實現保費收入12.1億元,同比增長13.6%。其中,汽車商業險保費收入10.6億元,占比90.05%。健康險、企業財產險、責任險和貨運險,保費收入分別為4423萬元、2294萬元、2075萬元和1205萬元,占全部保費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2%、1.8%和1%。與2015年相比眾誠保險的綜合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均有所下降,分別為54.45%和108.01%。
車險費改無疑對車險業務占比超九成的眾誠保險影響頗大。6月9日,保監會對外宣布將進一步擴大保險公司自主定價權,下調商業車險費率浮動系數下限,通過市場化手段進一步降低商業車險費率水平。業內多認為,如此調整費率,明顯擴大了險企的自主定價權,對于競爭能力較弱、市場份額不大的中小財險公司而言,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朱俊生分析稱:“如果費用控制較好的話,對于中小型險企來講,可以更低的價格去獲取車險業務,也就是通過價格競爭來換取保費。但在價格壓下來的同時,爭取業務的費用率還像以前那樣高,盈利能力肯定會被擠壓,這是否會加劇虧損還很難說。”也有車險負責人指出,未來中小公司參與車險競爭需要走差異化的路子,滿足車主個性化的需求。
眾誠保險將2017年確立為企業的品牌建設元年,并設立“推薦4S店維修,使用原廠配件”的年度品牌口號。如數年前一樣,眾誠保險依舊反復表示,與汽車產業充分聯動的天然優勢,成為公司能夠履行承諾的殺手锏。眾誠保險從車、人、環境三大領域全面研究客戶用車風險點。事實上,據廣州市區的廣汽豐田一家直營4S店的負責人告訴《投資快報》記者,購車客戶在這些4S店選擇購買眾誠保險的比例并不高,還不到20%。
牌照難拿
大金融推進也遙遙無期
加速推進大金融戰略,能夠為企業做大市值加分。在近日閉幕的第六屆廣州金交會上,吳保軍表示,除了大力拓展汽車保險外,眾誠保險未來將進一步擴展業務版圖,如壽險、資產管理公司的籌建,推動綜合金融集團戰略落地。
有媒體報道,吳保軍曾介紹,眾誠保險一直在積極推動眾誠人壽的批籌,目前已遞資料至保監會,同時在未來三年內推動資產管理公司的籌建。下一步,眾誠保險將推動收購保險中介機構、入股公估機構等,計劃在2020年實現保費業務收入超過130億元,管理資產達1000億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眾誠保險大金融戰略短期內將與壽險牌照無緣。考慮到監管政策環境趨嚴等因素,短期內保險公司很難批籌,仍在排隊的籌備機構拿到牌照可能遙遙無期。另外,保監會因為沒有較強的資金實力等原因拒絕批籌的越來越多。今年以來,就有正佳人壽、福泰財險、福康人壽和中阿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籌建申請被拒。
根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持有保險公司股權15%以上,或者不足15%但直接或者間接控制該保險公司的主要股東,應當具有持續出資能力,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具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凈資產不低于2億元等。如此看來,眾誠保險自身籌建壽險公司,至少需要滿足監管條件中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目前來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原標題:眾誠保險連年虧損 卻異想轉主板IPO)
推薦閱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有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