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據有關機構統計,近七年來A股市場減持金額累計接近7000億元,累計增持金額僅略超2000億元,減持金額為增持3倍。近期的調整行情中,在部分跌跌不休公司紛紛獲得增持的同時,也有些公司遭到了減持。統計數據顯示,本輪調整行情以來,274家公司獲凈增持,168家公司遭凈減持。
上市公司再現“自救”潮
近期的調整行情中,在部分公司股價創出歷史新高的同時,更多公司的股價是跌跌不休。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有近2000家公司跌破了2016年初創下的熔斷“股災底”2638點。而在各方的“壓力”之下,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高管等紛紛出手增持。據不完全統計,僅5月23日就有10多家公司發布獲增持的公告。
如帝王潔具(002798)5月23日晚間公告,基于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及對公司價值的認可,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進、陳偉、吳志雄計劃自公司本公告日起的6個月內,以不低于3000萬元(自籌資金),合計增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據統計,今年以來,公司股價接近腰斬,本輪調整行情中(4月14日至今)累計跌幅逾三成。
類擬的還有國發股份(600538)5月23日晚間公告稱,5月3日至5月23日期間,公司控股股東朱蓉娟累計增持公司股份928.79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99%。增持后,朱蓉娟持有公司總股本28.46%股權,而朱蓉娟的增持計劃也實施完成。此前,在公司股份突然出現閃崩,累計跌幅超過三成后,朱蓉娟宣布自2017年5月3日起3個月內,擬增持股份不超過本公司股份總數的2%(即928.8萬股).
奧特佳(002239)23日公告稱,公司實控人王進飛5月22日-23日從二級市場增持公司43萬股。自5月16日起,王進飛累計增持公司233.73萬股,投入資金約2685萬元。此前帝奧控股計劃自5月3日起一個月內增持不超5000萬元;帝奧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王進飛在12個月內累計增持不超2%的股份。公司股東北京天佑投資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自5月3日起兩個月內增持不超5000萬元。
永高股份(002641)5月23日晚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張建均5月23日從二級市場買入99.77萬股,增持均價為6.72元,增持金額為671萬元。張建均計劃自5月23日起六個月內,通過二級市場增持不低于300萬股(含本次增持),不超過總股本的1%。長江證券(000783)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新理益集團于5月23日增持541.71萬股,約占公司總股本的0.10%。未來12個月內,新理益集團擬增持公司股份不少于3000萬股。
對于近期的市場表現,業內人士表示可以用一句電視劇中的臺詞:“高樓背后有陰影,霓虹燈下有血淚”來形容。其認為,部分個股在在沒有任何利空消息之時突然出現連續兩到三個跌停板,這樣的行情很容易讓質押股權爆倉。如果眾多股票被強平,將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股市下跌→股權質押被強平→加速股市下跌→另一批股權質押又被強平→股市繼續下跌。
據了解,目前被迫補充質押股份的已有25家左右,也有公司因強平危機緊急停牌。如勤上股份(002638),公司4月25日晚間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關聯人部分質押股票接近平倉線。數據顯示,上述股東幾乎將所持公司股份全部質押,造成此次股權質押平倉危機的導火索,是由于公司股價下跌。
民生證券估算,截止5月23日,跌破股票質押警戒線的市值規模接近3000億(只包含2016年以來的股權質押,假設折價率四折,警戒線150%).23日跌破警戒線個股平均跌幅5%,在警戒線價格附近的個股出現大批跌停。仍在警戒線以上,但是距離警戒線不到1元錢的市值規模高達3500億左右。
數據統計顯法,始于4月14日本輪調整行情,截止5月23日,有274家公司獲了凈增持,168家公司遭凈減持,此外另有26家公司增減持“持平”。
家電白馬股增減持互現
在近期的調整行情中,部分家電白馬股價迭創新高,讓很多沒持有這些公司的投資者“羨慕嫉妒恨”。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過于同時創出歷史新高的格力電器(000651)和美的集團(000333)。不過,近日這兩家公司卻出現截然不同事情。
據格力電器的披露,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持續“買買買”,連續兩天增持公司股份。而據5月16日美的集團發布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何享健家族在悄悄減持美的集團股票。一增一減之間,顯示出董明珠和何享健同樣的利益訴求。
如果說董明珠和何享健增減持格力和美的是個人行為的話,那么更多家電白馬股高層齊拋售就不得不注意了。5月15日,老板電器(002508)12名董監高人員通過大宗交易和競價交易方式集體減持,減持數量合計284.44萬股,合計成交金額約1.078億元。同日,蘇泊爾(002032)(002302)董事蘇顯澤減持公司股份1萬股,成交均價48.8元/股,套現48.8萬元。
分析人士表示,在大盤自4月14日以來跌跌不休的情形下,部分“白馬股”逆市上漲,一批行業龍頭個股如格力電器、老板電器、美的集團、蘇泊爾等在接連大漲之后,股價更突破歷史新高。但其中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如家電“白馬”龍頭股海信電器(600060)5月2日的停跌,就是一個顯著的警惕信號。
其進一步指出,美的集團、老板電器等作為近期A股市場漲幅較大的白馬股,“自家人”的減持可能意味著估值已不便宜。由此及彼,目前市場上的其他白馬股的股價漲幅如果大幅超過實際的業績增速,泡沫終究會到來!后市可能也面臨補跌的風險,對此,一定要多留個心眼。
其實,家電白馬股增減持互現僅是整個A股市場的一個縮影。中銀國際證券報告顯示,七年來A股市場減持顯著多于增持。從2010-2017年間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實際控制人、高管增減持的情況看,減持金額累計接近7000億元,累計增持金額則僅略超2000億元。
報告稱,減持前半年平均漲幅最顯著,減持后一個月對股價的影響最大。增持前一個月平均跌幅最顯著,增持后三個月至半年股價的變動比較明顯。但整體看,增持對股價的影響遠遜于減持。
“從市值的角度看,流通市值越小則股東越傾向減持。流通市值500億以上的公司被減持的較少。同時市值越大,公司股東減持對股價的影響就越大,相對應的,市值越大,公司股東增持對股價的支撐也越大。”中銀國際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