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類違規,相關懲治措施可能是主要的手段,即通過違規成本來警示企業或個人的行為。如上述ST京健康案例中,全國股轉公司決定給予ST京健康及其實控人徐耀東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對時任董事會秘書劉通生、財務總監趙艷芳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自律監管措施。
不過,坦白講,現有的這些懲治措施威懾力有多大,可能并不突出。這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共性問題,在A股涉案金額上億的違規,通常落到當事人頭上也就是幾十萬的罰款,或再加市場禁入等處罰。這些都難抵違規帶來的利益的誘惑。
除了期待法律層面的改進,以加大對各類主觀違規行為的約束,筆者認為,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更多的方式方法可以借鑒應用。例如,對于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的使用,現在可能更多的還是在資本市場的一些經濟行為方面,那么,能否將其影響力進一步放大?甚至與個人的誠信信用體系相掛鉤?因為,任何違規的行為本質上還是人做的,當個人意識到違規將給其未來的工作、生活帶來巨大影響時,其行為將更加慎重。
最后,新三板的信披雖然總體與A股較為類似,但市場主體情況還是有著明顯的差異:許多新三板公司處于新興行業,甚至有些公司的業務具有較強的獨特性,而大多數新三板公司從規模上看都是中小企業。
在此背景下,在信披的內容與形式上,如何更好地適應這個市場的主體值得探究,例如根據行業進一步細化定期報告的披露內容、增強實控人相關信披等。但無論如何改進,目的應該都是進一步提升企業信息的公開、透明,降低投資人的決策成本。
以上就是新三板概念,更多內容請關注財經365新三板頻道。(原標題:做好信披 新三板企業融資才能更高效)